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许旭
[导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
        许旭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小学  四川  乐山614900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为什么这么来说呢?主要是因为有效的阅读能够使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学生并没有阅读的兴趣,而且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方法。鉴于此,本文对详细论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有效的阅读能够开拓我们视野和增长知识,同时还能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以及自我提升,这也说明了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回到实际教学中,很容易发现当前学生对于阅读并没有什么兴趣,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方式方法导致阅读有效性难以提升。所以为了能够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升上去,需要我们小学语文一线教育者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积极创新和优化教学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一、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我们都知道,通过预习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在上课之前能够最大化的吸收课堂教师即将要讲解的一些新知识,也就是通过有效的预习来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提升上去。通过课前有效预习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更好的接受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再也不像传统教学课堂中的被动接受教师的传授,以往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缺乏自身的思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的时候要对学生正确的引导,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前积极搜集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各种资料来阅读,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有助于师生课堂上的良好活动,同时还能够使我们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1]比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一些这样的课前预习任务,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找一些与保护环境或者是与地球相关的资料来阅读,通过所收集的资料帮助学生拓展自身思维,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融入进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之中。除此之外,我们布置的预习任务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熟练掌握文中所出现的生字词,或者是标记在阅读课文时候所遇到的难易理解的地方,这样在教师讲解的时候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听,以便学生在课堂中解决相关的阅读障碍。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预习活动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因为预习课文是有效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学生课前有效的预习才能顺利的完成阅读教学活动,为阅读奠定良好的开头基础。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始终是我们教师占据着阅读活动的主体,往往为了能够加快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非常紧凑,在这样的氛围下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传授,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

而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更加倡导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那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将课堂交到学生手中,为他们提供更多思考和阅读的时间与空间,而朗读教学就是体现学生课堂主体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课堂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为学生提供更多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理解,并将文中所蕴含的情感通过朗读体现出来。[2]比如,在教学《观潮》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朗读文中表现大潮奇特以及雄伟壮观的段落,并通过课堂朗读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其中的乐趣与魅力,同时还能够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尽情的展示自我。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其中,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前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利用故事或者谜语以及情景以及问题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怀着饱满的热情随着教师的引导走进阅读情境之中。[3]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时候,在课前导入环节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在课堂上播放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这样学生就能够直观的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以此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积极走进文本阅读之中与其展开对话,为更好的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调动坚实的基础。而在阅读活动中通过让学生读书以及研究和讨论还有争辩等都能够使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大家都是平等参与者,在问答中展开有效交流。但是在这样的交流中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所提出的不同见解,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身意见和想法。如,在进行《麻雀》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我先做了小结,大家在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是不是能够从中感受到伟大的母爱,当这一小结提出之后很快有一名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说是母爱,在课文中一直到没有说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啊,在学生的问题提出来之后,教师也能够在这个学生身上获得一种认知上的弥补,这名学生问题说的非常好。那我们就要尊重学生的这一想法,重新进行总结,实际上麻雀这篇课文中主要是体现出了亲子之情,由于我们没有固执己见,所以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感到轻松愉悦,并敢在课堂学习中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质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生阅读会更加积极主动,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
        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认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寻找更多符合当前学生阅读的技巧与手法,促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凤霞.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的指导措施浅探[J].学周刊.2020(11):147-148.
        [2]孙永铭.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9):61.
        [3]邱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描写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