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程慧华
[导读] 中华民族历经千年风霜,所积累的文化
        程慧华
        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528458
        摘要:中华民族历经千年风霜,所积累的文化、精神、智慧,是我国重要文化财富。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有着独特育人作用。中职语文教师若能够以积极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丰富语文课堂,就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实现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文章也将研究着眼点放在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课堂的融合上,从利用环境、立足教材、变化教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探析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具体融合对策。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职语文教学 有效融合 对策                                                            

        依托中职语文课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既能够将传统文化知识穿插在语文教学的每一环节,又能够随时随地让学生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乃至素养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那么,如何在中职语文课堂推动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呢?
        一、利用环境,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性课堂
        环境,具有隐性育人的作用。中职语文教师若能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打造一个融合传统文化色彩的语文课堂,就能够发挥环境“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以教学环境作媒介,传输传统文化,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润泽学生。
        打造一个适宜传统文化教学,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语文课堂,可以从物质环境及精神环境双层面着手:
        物质环境,可以在班级内部张贴各种各样传统文化名人名言、古书法家、古绘画家等;可以建立班级内“传统文化宣传栏”,定期就宣传栏的传统文化知识做更新;可以建立传统文化读书角,其中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如《史纪》、《梦溪笔谈》、《山海经》等。
        精神环境,可以让学生们设定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座右铭,如“吾日三省吾身”、“志不强者智不达”等,在语文课堂上传递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的精神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二、立足教材,找准传统文化渗透着力点
        现阶段中职语文教材中选择了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优秀文章,教师在深入剖析这些文章的过程中能够找准传统文化渗透的着力点,通过横向拓展、纵向补充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基于课文学习,理解传统文化知识。
        第一,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就传统文化联系做教学展示。如在学习《画里阴晴》时,为让学生真正感受作者对中国画的理解与喜爱,领略中国画“追求神似,注重意境”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播放图片和动画的方式,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这样画面的展现,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更能够让语言文字不再孤立,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也会更有效。
        第一,教师可以立足教材背后的课文文化背景,做教学补充。通过展示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将语文层次变得更立体起来。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从文章背景入手,去探析传统文化相关连的知识。
    如在学习《琵琶行》时,教师可以抓住序中的“元和十年”,带领学生穿梭到当时的朝代,让学生们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所处的时代背景。唐宪宗在位期间,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谋杀案——宰相武元衡遇刺。这是白居易人生的转折点,使他被贬江州,并于次年在浔阳江头遇见了琵琶女。

在为学生介绍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详细介绍白居易的生平、诗风等,这样学生对作者在文章中发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感理解会更深刻。
        三、变化教法,推动传统文化学习深入性
        为让学生们真正能够被传统文化所吸引,深刻学习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人。中职语文教师在落实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就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要从教法入手,为学生接近、感受传统文化提供多种通径。这样的传统文化学习会更深入,中职语文课堂也会因教师教法的转变而彻底的“活”过来。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对王熙凤的服装、林黛玉入贾府的路线以及晚饭时的座次都有详细的描述,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模拟、分角色扮演等活动,了解居所礼俗、服饰礼俗和座次礼俗等相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样的教材本身就是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课文,学生学习、教师剖析讲解的过程,本身就是传输传统文化的过程,变换教法,可以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入。
        又如在学习《与妻书》,为让学生领会作者对祖国深沉浓烈的爱,促使学生在学习该文章时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查找与爱国有关的古诗词,如杜甫的《春望》、陆游的《金错刀行》、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等,在课堂上配乐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必要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这些诗歌的作者与林觉民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是如何选择的?如何理解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爱国情与幸福观?
        利用问题来点醒学生,驱动学生深度思考与学习,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层次的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
        四、课外阅读,利用碎片化时间补充学习
        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这一教学形式,让学生无限接近传统文化,在阅读课外书籍中不断丰富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这里所说的课外阅读包括两种内容:
        第一,基于课内阅读之外的课外阅读延伸拓展。如在学习《洛阳诗韵》时 ,为让学生能够在课后深度理解文章,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阅读学习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刘禹锡的《赏牡丹》、左思的《三都赋》等。
        第二,基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提供相同主题的有价值的阅读文本,如《论语》、《昭明文选》、《聊斋志异》、《世说新语》等,给学生以阅读方向。
        五、实践活动,拓展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场地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中职语文教师要学会延伸拓展语文课堂,不要将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上,而应当在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开展趣味的语文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
        在体验、参与语文活动的过程,学生所获取的语文学习是全面的、深刻的,语文教学的模式也得到了创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如教师可以抓住传统节日,中秋节开展“赏月,品诗”活动、端午节开展“话说屈原”活动、国庆节开展“浓浓中国情”活动等。活动可以是分享会、讨论会、辩论赛、比赛等,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这样的活动才趣味多彩,教育功能才更突出。
结束语:
        总之,中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着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必然性。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把握二者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响应教育需要,真正落实上述举措,让学生沐浴在语文世界中、沐浴在传统文化中,实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目的的顺利达到。
参考文献:
[1]裴宇菲.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J].幸福生活指南,2020(09):63-63.
[2]徐放,王梅.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融合的尝试[J].文教资料,2018(28):22-23.
[3]刘海军.传统文化和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实践探究[J].科学咨询,2020(24):83-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