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夏立娟
[导读] 课程思政, 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
        夏立娟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经贸管理系

        课程思政, 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要在教育中积极探索实质性介入学生个人日常生活的方式,将教学与学生当前的人生遭际和心灵困惑相结合,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和困惑,真正触及他们默会知识的深处,亦即他们认知和实践的隐性根源,从而对之产生积极的影响。
        课程思政的意义
        在社会大变革、文化大繁荣的时代,既要树立科学的思维,也要树立创新的思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明确要求,即“四个正确认识”,其要义就在于要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把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把握社会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对于课程思政而言,其首先所展现的就是一种科学思维,它强调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事物,不能陷入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泥沼,将理论导向神秘主义。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风云变幻,各种社会思潮观念激烈交锋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要顶住压力、抵住侵蚀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教书育人,为学生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抵制各种错误思潮、错误言论对学生的危害。其次,课程思政所展现的是一种创新思维,它强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未曾关注到的。而且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过程中,也更需要创新思维,以新思维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发展推动新方法,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
        高职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
        英语课程不仅是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高职的英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技能,提高英语在职业岗位的应用能力,此外,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同时也是文化教学、品德教育,通过跨文化的教育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的英语国家文化。 在跨文化的教育中,就应该注重课程思政教育。过多地接触西方文化会“削弱母语文化的身份认同”,西方的文化观念会影响学生的世界观等。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把握思政教育的关键,使思政教育融入到知识传授的每一个始终。 我们在课堂内外,将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和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英语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
        高职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推行的问题与障碍
1、教学材内容与教学方式西方文化元素影响大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英语文化信息,并了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文化内涵,但是如果缺乏鉴别现象与本质的能力,没有得到师长及时恰当的教育引导,那么有些学生就会对世界的认识产生某些误区。因此,英语教师一定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的统一”,不仅重视语言的工具性教学,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语言的人文性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对文化的科学态度,培养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政治素养和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反映出英语母语国家的文化观、民族精神和社会价值观。

如果我们的高职英语教学仍然重视工具性、轻视人文性,就不能有效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也会面临外来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侵蚀,从而可能导致本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被削弱的现象。
2、教师教学思政意识不足
        大学英语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足,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基本上将重点集中于英语语言知识或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在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此外,英语教师认为思政教育应为思政教师承担,并非自己业务教学工作范围内,所以也不强调在英语课堂中的思政教育,这些都为高职英语教学工作中思政教育的全面开展造也了障碍。
         3、手机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载体,加之受外来文化的强大冲击,西方多元文化强烈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并且日益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旋律,这导致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降低,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带来了一定困难。
        高职英语教学中实现思政教育的策略
        以上种种问题对高职英语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提出了挑战。
        1、英语教师要抓住“课程思政”这个机遇,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英语教学,教师可以渗透文化自信,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语言教学,站在大国的视角给学生讲解西方文化,帮助学生在跨文化学习中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比如,对于西方的情人节,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的七夕节来做文化对比,让学生们意识到西方文化对我们的侵蚀,使学生们明确传承发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此淡化西方文化对中国年轻人的冲击和影响,引导树立正确文化观,真正建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2、教学内容添加时事动态
        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现有教材当中有关时事政治的材料比较缺乏,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更要主动添加相关素材,结合时事动态、形式和政策,寻找德育典型,渗透思想教育,使英语学习和思政教育共频共振。
        3、教学材料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将思政教育内容引入到英语课堂中,语言技能训练依托思想政治文化内容。可以将思政教育内容与英语技能训练教学相结合,融入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材料中去。例如,以时事政治新闻内容作为英语阅读的材料。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当前时政的理解,又能完成提高英语技能培训的目标。学生在获取新闻信息的同时,教师可以就某件新闻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可以将中西方文化差异及政治理念融入到听力材料中,通过背景讲解、自主探讨、影视材料等,分析中西方社会价值观、政治立场等差异,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与国际形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跨文化意识。
        4、引领核心价值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来解读西方的动画片和影视剧这些文化现象之后的精神实质,真正做到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摒弃西方文化的糟粕,牢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第二课堂,比如各级各类英语演讲大赛、歌曲比赛、配音大赛、戏剧表演等,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鲜明的活动,弘扬中国精神的主旋律,使学生们做到使用英语为工具,讲述中国故事,唱响中国歌曲,为中国而自豪。
         结语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是要改革教学内容,同时加强教师的思政教学意识、教学方法与能力,使英语课程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实现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效应,让英语课上出“思政味”,让英语教师挑起“思政担”,探索构建英语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