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俞晓雯
[导读] 分层教学契合唯物主义辩证理论
        俞晓雯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摘要:分层教学契合唯物主义辩证理论,与现代教育理念和学生学习心理相符,践行因材施教原则,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分层教学的合理应用,能够助力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的创新性发展。立足于现实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基于层次化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满足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诉求,促进其理想英语学习成绩获取,另一方面能够将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原则落实到位,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英语教学;应用
一、分层教学概述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对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内在潜力有着深刻了解的前提下,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并区别对待。譬如,通过分层策略的落实和引导,深挖学生内在潜力,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不遗余力地提升其学习成绩。  
        从步骤来看,分层教学包括以下五步。第一步,梳理差异,分类建组;第二步,聚焦差异,分类目标;第三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第四步,全面考察,分类考核;第五步,客观评价,持续优化。
二、分层教学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一)对学生主体进行分层
        对学生主体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必要前提。客观而言,在学习认知能力、英语基础、学习兴趣等方面,每个学生呈现出的特点不尽相同。任课教师将学生细分为不同层次,然后明确自我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任务。早在新学期正式开启前,任课教师应通过数据分析、访谈和首堂课学生表现快速了解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亦或是从听说读写四个角度出发,增设隐形测试环节,鼓励学生展现自我英语认知能力。同时,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纯英文交流,观察学生反映,从侧面了解其读写能力和英语学习兴趣。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层;二是提高层;三是优秀层。
(二)对学习内容进行分层
        从整体角度来看,学生的英语基础、英语学习能力有着良莠不齐的特点,那么在教学环节,任课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分层,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相匹配,打消学生顾虑,提升其学习水平。从内容难易度来看,基础知识最简单,紧随其后的是综合知识,最后是拓展类知识。
        首先,对于基础层学生而言,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中,尽可能实现熟练应用。同时,加大对综合类知识了解,打破思维束缚。其次,对于提高层学生而言,应践行重本弃末的原则,将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学习视为重点。最后对于优秀层学生而言,应基于综合知识,积极拓展英语知识。举例说明,在学习 What do they do? 时,基本知识以职业类英文单词为主,综合知识以语句表达为主,“Is she a teacher”“What’s his job?”等均属于此类。拓展知识是基于所学内容,了解更多表达方式。


        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层次化教学能够维护小学生高年级学生的自尊心,通过内容分层,满足所有学生需求,且有助于学生的动态化和持续性发展,其实践意义不容小觑。
(三)对英语检测进行分层
        英语检测为任课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水平和进步幅度提供了可行路径。在分层教学环节,小学高年级英语任课教师需要将英语检测纳入其中。如果教师执意用同一张试卷去检测全体学生水平,一方面难以全面了解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会重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为避免以上情况出现,任课教师需要对英语检测(试卷内容)进行分层,分为A卷、B卷、C卷,然后进行考察。当学生通过作答试卷知悉自己进步时,其自豪感、成就感定会油然而生。  
        譬如,在对五年级小学生进行英语检测时,任课教师在A卷中需要加大单词辨别、单词拼写、单词连线等基础题目占比。在B卷中,任课教师需要提升综合应用性题型占比,像是看词造句、看图答题等题目。在C卷中,任课教师需要将基础和综合类知识的占比压缩至75%以内,提升句子纠错、阅读理解、英文写作等扩展性题目占比。此举与分层教学理念相符,而且能够知悉分层教学成果,能够实现查漏补缺的目的。在分层教学中,分层检测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于教学活动效率而言,有利无弊。
(四)对课堂评价进行分层
        课堂评价是面向班内所有学生,针对其课堂表现、课下作业完成情况等给出指导意见。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性使用规范化、统一化课堂评价标准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意要求。这种方式会使部分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呈现。随着分层教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需要利用层次化评价标准对学生课堂表现作出评价,肯定不同层次学生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学习成绩,强化英语教学评价梯度,为学生步入良性循环状态创造更多利好条件。譬如,当基础层学生能够如愿实现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时,任课教师需要给予肯定,避免因综合知识或拓展知识不足而否定学生所有努力。同理,假设优秀层学生只是实现了基础和综合类知识掌握,在拓展层面变现不理想,任课教师需要给予鼓励,重新明确学习目标。
        在学习Our animal friends时,当基础层学生实现了单词与短语掌握。此时,任课教师需要用鼓励性的话语去肯定对方,鼓励学生继续前行。当提高层学生实现了基础知识的熟练应用,教师同样需要给予表扬,强化其自信心。对应不同的标准的课堂分层评价更具科学性,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力时优势凸显。
        参考文献:
        [1]郝德贤. 基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教学表征的高校教师分层教学督导探析[J]. 高教论坛, 2018, 000(001):96-99.
        [2]张文山. 小学英语阅读分层教学设计探析[J]. 科普童话, 2018, 000(02X):P.68-68.
        [3]吕红岩. 探究"课堂问题"对"分层教学"影响[J]. 新作文:教研, 2020, 000(005):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