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疫情期间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方红加
[导读] 疫情突发期间,人们都会产生身体或心理方面的压力
        方红加
         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 239400
        
        摘要:疫情突发期间,人们都会产生身体或心理方面的压力,中学生面临的身心压力与考验会更大,通常会出现恐慌、疑惧、焦虑等情绪。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 疫情期间;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二〇二〇这个使人难以忘怀的新年中,病毒的迅速蔓延和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关于疫情趋势的每一条信息都使全国人民悬着一颗不安定的心,在此次抗疫攻坚战中,对于防御疫情侵入有很多科学的防控手段,不仅这是第一注意要做好的防御手段,还要注意的是为我们的心灵也带上“口罩”。在疫情期间,宅在家学习,工作,上网课从刚开始适应到成为家常便饭,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疫情长时间足不出户的特殊时期,人们不仅在工作和学习上有压力,在心理上也存在着心理压力,失眠,紧张,孤独,焦虑, 喜怒无常 ,在疫情爆发期间,你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据国际红十字运动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的持续蔓延,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困扰也愈发凸显。在所有受访者中,每两人中就有一人的心理健康因疫情受到负面影响。在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的同时加强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在心理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中得到更好的控制。
        一.疫情期间人们心理波动表现
        (一)恐惧心理。在危机来临时,焦急、无助、绝望、歇斯底里这些心理状态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从而产生非理性的社会行为,这种非理性行为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叫做“恐慌”。恐慌现象现象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而扩大,这种心理现象普遍存在,过度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过分的查阅和注意疫情防御知识,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扰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
        (二)怀疑、惧怕心理。传染快、传染范围广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所具有的特点,无法确定传染源使每个人与每个人的距离感增加,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传染源,在密集的空间里更容易被感染,中学生心理发展还不太成熟,尤其是青春期,要面对来自学业的压力和成长的压力,内心都是浮躁敏感的,在家里与家长们出现情绪上的反抗,从而封闭自己心理,无法找人倾诉。
        (三)焦虑心理。心理学上的焦虑通常是当我们处在一个不良处境的时候产生紧张的情绪,紧张的情绪使我们的情绪高度集中,焦虑情绪对我们的生理上也产生了变化,失眠、胸闷、厌食、心悸等这些身体上的变化都是中学生在疫情期间普遍出现的问题
        二、疫情期间如何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扩大宣传,增加宣传教育,鼓励中学生勇敢面对疫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领导学生们正确的认识疫情。我们国家为了有效地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互联网上实时公开对开学具体时间进行延长、在家进行隔离等措施,中学生会因此感到焦虑、恐惧、和疑怕等产生多种不良情绪,因此,应及时的发布防控疫情的知识和扩展调节心理知识类的文章,使中学生能够正确的对待疫情,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习如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学会调节心理状态。

不仅在学习上遇到问题能够自我进行心理疏导,在灾难和重大卫生健康问题面前也能够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
        (二)增加爱国和爱党的教育内容,提升爱国自信心,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抗疫情一定会获得圆满胜利,在人民抗击疫情的实践中,上演了爱党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实践课程,也是一堂感人至深的爱党和爱国主义的教育题材。
        我们要上好实践大课,充分的吸取这次疫情的教训,要引导中学生听取党的领导,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听党指挥,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跟进党的指挥。
        (三)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高校应该加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增加体育锻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增加关于生命健康和环保意识的课程,增强抵抗力,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提高心理素质的课程,为学生讲解战“疫”中逆行者和志愿者的光辉事迹,学习他们的大爱精神、牺牲精神以及为国家奉献的精神。引导中学生关爱生命,理解生命的价值并珍惜生命。
        (四)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到来,因中学生缺少足够的社会经验和心理准备,导致中学生惶恐感增加,因此学校必须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热线,发布心理健康微博以及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引导中学生配合学校工作,调节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面对疫情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提高服务意识,在疫情期间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还应加强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强化意识,主动的去应对学生和孩子不同的心理变化。
        三、透过疫情看人们心理状态发展趋势
        在疫情期间,官网对人们在疫情下的心态进行了调查。从结果来看,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于新冠状病毒肺炎被治愈的可能性持乐观态度,并且百分之七十的人认为此次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会在两到三个月内结束。一般情况下,人们积极情绪的平均数为三十三点三,标准差为七点二。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人们的消极情绪的平均分为二十四。因此积极情绪略低于一般情况下的平均数,而消极情绪显著高于平均数。具体来看,心烦的、紧张的、苦恼的、心神不安的、恐惧的、害怕的、易怒的等消极情绪偏高,坚强的、坚定的、感兴趣的、专注的等积极情绪较高。
        所以,总体来看,在当前疫情下,人们的社会心态即人们对自身及社会所持有的态度,总体表现为:对取得抗击新冠状肺炎疫情的胜利依然充满信心,但消极情绪整体偏高。疫情下消极情绪的累积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消极情绪与人们的攻击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若长期处于消极情绪中,可能会导致人们之间矛盾和冲突的增加。如果疫情持续时间不断延长,必将增加人们的抗疫的无力感,动摇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四、结语
        习总书记说道:“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之前在会见来访的柬埔寨首相洪森时,他曾讲:“中华民族时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面对今天这场严峻的现实大考,总书记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要善于从民族前行的历史积淀中汲取力量。
        参考文献:
        [1]胡丽敏.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思路[J].文存阅刊,2019(21):28.
        [2]孙娜.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J].新西部(下旬刊),2019(7):137,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