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参与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意义、定位和路径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吕洛乐 刘娟
[导读]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民劳动教育,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应配套指导文件

        吕洛乐  刘娟
        (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郑州  450036)
        摘要: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民劳动教育,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应配套指导文件。高校劳动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重要途径。辅导员时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也有部分交叉。辅导员参与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具有多维意义、应明确其角色定位和实现路径,充分发挥辅导员劳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辅导员 劳动教育 角色定位 实施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01).]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中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重要途经,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和国家的繁荣富强都具有重要作用。近日,教育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国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称《纲要》),对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教育途径及关键环节和评价、规划和实施、条件保障和专业支持等内容提出了指导意见。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其岗位职责和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有部分交叉,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纲要》的具体内容,就如何发挥辅导员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一、辅导员参与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多维意义
        2019年9月23日,陈宝生部长在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骨干培训班上的讲话中对辅导员提出了三辅三主六导四员”的要求,明确了辅导员岗位职责、身份定位和工作路径,其中从工作作用的角度提出辅导员要做党委工作的助手、教师教学的助手、学生学习的助手;要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攻手、学生管理的主导者、学生成长的主心骨。[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43号)EB/OL.(2017-9-29) 2020-7-18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44874.htm                     ]辅导员参与劳动教育是岗位职责所在,即有利于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还又有利于辅导员岗位职责的落实。
(一)有利于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
        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党和国家及教育部相关文件的颁发对此项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教育内容、路径、条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等仍处于摸索阶段。“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真正落实劳动教育需先进行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各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都较为完备,高校辅导员已经成为一支敢担当、有能力、善创新的高校人才队伍。此外,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有部分交叉,辅导员参与其中,有利于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起步开展。
(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劳动教育的历史久远,但作为一门课程加入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尚是一个新生事物。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出生于“421”家庭,是我们口中的“小王子”、“小公主”,他们对于劳动的认知大多停留在理论状态,实践很少。这些“95后”、“00后”大学生在小学中学学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劳动教育,到大学阶段陡然增设劳动课程,学生需要一个接受和适应的阶段。辅导员做为大学生成长生活的知心朋友,在工作中和学生交流联系较多,一般能够在学生中形成较强的权威性。这种依靠师生情感形成的权威较官方授予的权威而言,学生更容易接受。辅导员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引导,学生更能认真对待劳动课程,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活动,提升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三)有利于辅导员岗位职责的落实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中明确规定辅导员主要职责有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这些职责和劳动教育的内容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同时又有互为促进的关系。例如,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确立必然能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促进辅导员完成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目标。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引导则能促进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辅导员开展劳动教育能够促进辅导员更好地落实岗位职责要求。
二、辅导员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纲要》中明确指出高校的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要强化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城市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3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20-7-15)2020-7-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7/t20200715_472806.html]3这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是有部分重叠的。辅导员明确自身在劳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努力成为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力量,可促进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引导者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本质、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解放论等。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辅导员作为高校党委工作的助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攻手参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教育引导工作,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引导,配合思政课堂这个主渠道,可以形成合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观。
(二)学生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的教导者
        学的日常生活劳动习惯包括做好宿舍卫生保洁、独立处理个人的生活事务、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和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等。[]3从工作职责上讲,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主导者,在日常工作中原本就承担着教导学生学生养成巩固良好生活劳动习惯的任务。在以往的工作中,有些辅导员经常形象的戏称自己为学生的“三保”(保姆、保洁加保安),工作中亲自给学生叠被子、洗衣服、刷马桶。这种现象和之前重“智”育轻“劳”育的社会氛围分不开。《纲要》中明确规定应“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这些评价准则的建立,将为辅导员提供教导的依据,推动工作的开展。同时,辅导员也应转变观念,需知适度的亲身示范教育可为,过度的“溺爱”式管理不可取。辅导员要清晰角色定位,强化劳动教育意识,厘清劳动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教导学生提高独立处理个人事务的劳动能力。
(三)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性劳动的倡导者
        服务性劳动包括自觉参加教室、食堂等校园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参加“三支一扶”等社会实践活动等。[]3当前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一般都有辅导员参加。辅导员可在工作中利用主题班会、网络文章、谈心谈话等方式为学生讲解各项服务性劳动的内涵和政策,组织带领团队参与“三下乡”等实践活动,倡导学生自觉参加志愿服务性劳动。此外,辅导员好可以组织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进行实践过程宣讲,形成倡导鼓励自觉参加服务性活动的良好氛围。
(四)学生进行生产劳动锻炼的辅助者
        高校的劳动教育和中小学不同,更强调和专业结合,所谓生产劳动锻炼是指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3在生产劳动锻炼中要适应新时代对劳动者新要求,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学风建设的工作需要辅导员熟悉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学术实践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已经在完成这些工作内容,这和劳动教育的内容不谋而合。在未来的工作中,辅导员需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做好学生进行生产劳动锻炼的辅助者。
三、辅导员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一)做好理论宣讲
        理论宣讲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堂上对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进行系统讲解阐释。辅导员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论进行全面了解,抓住核心深入研究形成宣讲内容。辅导员经过充分准备在学生较为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就该理论的核心即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入的理论宣讲,点面结合可形成协同效应,促进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二)强化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是辅导员教导学生养成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的重要途径。辅导员通过强化日常管理,加强教育引导,设置科学量化评价体系方式教导学生自觉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经常会遇到生活自立能力较差的学生,按照以往的工作惯例只要不影响其他同学生活,辅导员不会过多干涉。在今后的工作中,面对此类学生,辅导员需进行深入研究,创新方式方法,鼓励学生从点滴做起,提升自我事务的劳动能力。结合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辅导员需深入宿舍进行督导,有关部门应设置科学地量化考核体系,增加劳动考核的比重,引导学生重视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的养成和巩固。
(三)组织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辅导员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性劳动的有效途径。在今年的新冠疫情和洪水灾难中,年轻一代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奋战在一线,用在不同岗位的劳动彰显了圆梦一代的勇气和担当,为战“疫”和抗洪贡献了不可或缺的青年力量。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意把灾难当教材,讲好战“疫”抗洪青年故事,鼓励学生通过服务性劳动为学校、社会和国家做贡献,鼓励学生在就业时到西部去,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意识。[]3
(四)鼓励专业劳动
        专业劳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途径。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者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需要加强学习掌握最新的劳动方法和劳动工艺。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参与社会生产,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辅导员可通过学风建设鼓励学生在学校学习时认真对待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辅助学生进行生产劳动锻炼,促使他们在就业时能够掌握新技能投身生产和服务。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01).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43号)EB/OL.(2017-9-29) 2020-7-18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44874.htm                     
3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20-7-15)2020-7-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7/t20200715_472806.html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