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梅
福建省南安市美林中心小学362300
摘要:提问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教学艺术。有价值的问题,能够促学生深思、探析、整合、感受,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原动力,让学生摆脱被动色彩,主动投入语文学习。但就目前语文课堂而言,问题导学的应用程度并不高。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着“简单随意”“缺少深度”语文课堂大部分还存在“串讲串问”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问题导学的积极作用。文章将从趣味性提问、冲突式提问、铺垫式提问、分层式提问、拓展式提问、深化式提问入手,推动问题导学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导学;有效对策
陶行知先生如是说道“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思索当下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有效的课堂提问,求解有效提问的对策。以问题为媒介,驾驭语文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呢?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巧用问题导学,优化语文教学。
一、激发学习兴趣——趣味性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兴趣做指引,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深入。老师要提出值得学生趣味思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问题。让学生感兴趣去剖析,这样学生才会在问题的驱动下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进行语文知识学习。
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兴趣,提出趣味性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师:同学们,你们度读过《三国演义》吗?
生:读过!
师:那你们最喜欢里面哪个人物呀?为什么?
多数学生回答:诸葛亮,因为他神机妙算。
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诸葛亮究竟有多“神”?
在这一问一答的趣味提问中,学生们的思绪完全被教师的问题所调动。教师在此基础上,顺利引出现“草船借箭”的故事。学生们的好奇心达到了“高潮”,教师也能够顺利基于此落实后续教学。
二、创设认知冲突——冲突式提问
冲突式提问,是提问的一大重要类别。是指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人
原有的认知,促使学生产生新的疑惑,在对立性矛盾的驱使下让学生的认知心理机制处于不平衡发展状态。学生们渴求通过问题的解答、知识的获取,实现心理机制的平衡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握这一特点,实现冲突式提问。
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时,教师可以抓住“语言”这一关键,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大自然真的会说话吗?大自然说出了什么语言?从而引出后续的阅读教学,即能够让学生抓住本篇文章的关键,打开深度阅读的大门,又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大自然说话吗?
生:大自然怎么会说话?
师:怎么不会呢?风霜雨雪、花鸟鱼虫,不都是大自然另类的说话方式吗?
生:老师我知道了!风会吹动树叶说话(雨会滴答滴答说话···)
师:看来大家都发挥了想象力,了解了大自然的语言,那想不想看看,大自然的音乐家、大自然的歌手是谁呀?
这样的问题,实际上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存在冲突。学生们很容易在不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各种各样的疑惑,教师抓住学生的疑惑与冲突,深度提问,能够给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以方向。
三、提供思考框架——重点式提问
教师在设计题目时,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有效提问,确保所提出的问题能够驱动学生进行深层思考。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建立基本的思考框架,能够抓住文章重点,实现有效语文学习。这是以问促思的深层学习的重要表现,也是支撑教师重点教学的载体。
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师:父亲难道不喜欢那条鲈鱼吗,为什么要让“我”放了他?
师:鲈鱼究竟代表的是什么?你能结合实际详细说说吗?
上述问题都是本节课的重点,具有点拨、强调的作用,是辅助教师有效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提出这样的问题,犹如“点睛之笔”,让学生的语文深度学习迅速找到重点。
四、遵从学生差异——分层式提问
不同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思路。他们的基础不同、
能力不同、思考角度不同,意味着思考问题的深度和问题接受的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问时要遵从学生的差异,采用分层式提问方式,创设不同的问题。让问题适配不同的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如在学习《观潮》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基础层问题:①“观潮”、“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观”字,意思是否一样?②通读文章,“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2)进阶层问题:①对比语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百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②你认为文章的写作方法是怎样的?精妙在哪里?
不同的问题,难度“由浅入深”。选择对应层次的学生进行问题回答,给不同层次学生鼓励与支持。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问题的辅助下得到有效的能力提升。
五、问题适当留白——拓展式提问
杜勃罗留波说到“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的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再咀嚼,
只要把教师所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是独立自主的人”。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遵循心理学的角度,在语文教学时适当利用问题“留白”课堂。这样语文教学能够产生“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积极作用,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空间、想象空间、探究空间。能够在自主解决问题、自主思考问题的实践中,深入语文世界。这样的提问更具有艺术价值,也更有效。
如在学习《匆匆》时,教师可以在文章最后提出这样的拓展式问题:
师:反省自己三千多日子留下什么痕迹,我们应该怎样走这一遭啊?
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驱动学生们在课后结合课上学习,做拓展思考。
结束语:一个富有吸引力、富有趣味性、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提出,犹如将平静的水面上投掷出一块石子,它能够泛起学生的学习波澜,波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心弦。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提问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有效课堂提问的教育模式,采取上述对策,发挥提问的特殊价值,在问题导学下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创建师生和谐共生的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1.杨梅:优化教学设计 打造高效课堂——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新课程(小学);2018年01期.
2.刘玉平: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6年05期.
3.张常伟:试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