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 更需被呵护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杨海强 1,欧美娥2
[导读] 现在学校里愿意当班主任的老师越来越少
        杨海强 1,欧美娥2
        湖南宁乡市第五高级中学     湖南省宁乡市   410600
        现在学校里愿意当班主任的老师越来越少,每到开学总有一些人提出各种理由拒绝这一差事,有的说现在的孩子真管不了,有的说我身体吃不消,有的说我自家的孩子今年升学了,更有的还说我在学生和家长面前是个失败者......。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班主任老师心累了,想歇歇。我们在高喊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时候,却很少去关注我们班主任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薄弱点。没有一支心态平和、充满激情、自我调节能力强的队伍作为班主任管理基石,就不可能有健康发展的思政教育,这值得管理层引起高度重视。
        一、农村中学班主任教师队伍的现状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高中,生源基本以农村为主,家庭教育功能相对比较弱化,社会调节功能不健全。工作任务基本压向了班主任老师,导致班主任身心在超负荷运行,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中,伴随而来的往往有失眠、轻度抑郁、对待生活工作很敏感等问题出现。在与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班主任老师极容易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家,比如与家人争吵、拿学生作为参照物看待自己的孩子、容易健忘,在家心神不宁等。年轻班主任纠结师生关系处理、家校关系处理、同事关系处理、干群关系处理,每天都高度紧张,害怕工作做得不到位,班级没管好,挨领导批评,被家长责难,学生不信任。有的年轻班主任甚至一个月不休假,天天都呆在岗位上;有的多次提出转换岗位,调整工作;还有的难以习惯性入睡,需借助氛围才能睡久点,甚至出现神经性头痛、内分泌失调、极容易上火、思维容易固化等疾病。年长一些的班主任则在工作上消极被动,疲于应付的居多数,见怪不怪冷漠对待的是常态,依样画葫芦,在工作中缺乏创造性,对待新问题以回避和抵制为主,在问题爆发时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
        二、影响班主任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分析
        1、“班主任”本身就是紧箍咒。“你是班主任啊!”“有事找班主任!”“你们班主任呢?”“@班主任”“请班主任老师留下继续开会!”班主任成了高频词。班主任身兼数职:保姆、搬运工、礼仪接待、活动编导、临时护士、临时家长、救火队员、传话筒、班级警察等等。有班主任戏称自己从未当过主演,就是个跑龙套的,既是授课者又是管理者,还是学校工作的执行者,家庭调解员,同时应付着学生、学校、家长、家庭,一天算下来没有什么时间属于自己。忙,让他们常常失去自我;忙,让他们总是匆匆忙忙;忙,让他们总是爱好比较;忙,让他们时时刻刻紧张。
        2、“婆婆嘴”念出的心理亚健康。班主任老师会上,学校领导经常会婆婆嘴,碎碎念。尤其是涉及到学生安全问题,只要哪里出了安全事故,不管是学校的还是社会区域的,总有上面行政指令性的提醒下来,要通过班主任老师的嘴去念叨给孩子们,不断的重复。原本旨在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安全意识,但给予班主任最大的影响是担心和忧虑,他们随时都在高度的警惕。正如广西一孩子被同学抛下四楼,看到孩子们在走廊上打闹,第一想法就是“我的个天啊!”上去就是一顿骂,发完火后自己都平息不下来;听到早几天,一孩子拍了老师九砖头,把老师拍进了重症监护室,就连看见砖头都心惊。安全意识固然重要,“要”在点子上,而不是草木皆兵。
        3、“不理解”让他们的心无处安放。事做得越多,越容易出错,学校层级管理中,最底层的就是班主任。

因为工作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工作强度也在不断的增强,领导层对班主任老师治班管班的要求也在改变,加上家长有要求、学生有要求。从上到下讲的主要是追责,人文关怀不够,沟通不够,导致班主任们容易受委屈,长此以往,工作中抱怨的就越来越多。当遇到调皮捣蛋的孩子,往往方法不够用,很难以扭转,打不得、骂不得,面对他们有时不得不克制自己的情绪,导致自己长期处于这种紧张又纠结的精神状态之下,就容易变得情绪压抑,诱发心理问题。
        4、“万能油”凸显能力与需要的差异。教师的工作不只有教书,更多的精力落到了育人上,环保教育、禁毒教育、文明教育、疾病防控、消防教育、食安教育、网络安全教育、防校园贷教育等等;还有教师个人能力提升培训,新高考对接、普通话检测、师德教育、公需培训等;同时,新时代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新问题不断挑战着传统观念,班主任老师的经验管理已经与学生的需求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这让班主任老师身心疲惫,又难以看到成果,职业倦怠感越来越强烈,往往瞬间可以击碎班主任老师心中停留的那一丝丝美好的愿景。
        5、“难平衡”隐藏着家庭与工作的矛盾。担任班主任,一是时间消耗较多,尤其是乡下寄宿制,导致家人聚少离多,自己的孩子往往都是交给了家里老人带,因为抽不出时间,家里的矛盾积压较多;二是工作情绪往往发泄到了自己最亲爱的人身上,出现了对亲人的内疚感。
        三、呵护班主任老师心理健康建议
        1、减轻来自行政的压力。学校要调整评价机制,将班主任常态工作落实情况与班主任老师创造性开展工作情况结合起来;将安全维稳与学生思想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将惩处机制与激励评价机制有效的结合起来;将要求做到什么转变成建议做什么;将学校外围建设与班级内化建设结合起来,进而形成良性的客观的评价体系,让班主任勇于尝试、敢于走弯路。学校还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通过调休假、交流会、放松活动、公益实践、体育锻炼等,让班主任老师能放得下,拿得起,敞得开,收得住。学校行政层面要合理分解任务,将育人工作中众多的行政性任务合理的转化为学校德育主题活动,形成大环境下的实践活动。
        2、增加来自家校的动力。在家校关系上理解与沟通很重要,一定要加强家长学校的培训,让家长理解现在学生教育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学校教育只是学生成长教育的一个部分,最关键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建议家长有方法教育,能自觉的维护教育环境,共同担负起教育的责任,而不是推诿、指责、苛求,利用家访等方式,构建良好的家校沟通渠道。
        3、增加来自团队的合力。提升学校德育研讨会的质量,尽可能的用情境还原的方式呈现问题、困惑、解决途径,让经验和学情实现互补;增强管理团队的协调能力,让管理团队重心下移,与班主任老师实现工作交叉,相互补台,优化德育管理环境;落实德育师徒结对的工作,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方式,强化班主任管理队伍;建设好队伍——团委和学生会,增强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寻找荣誉感,培育社团合作力,缓解班主任的心理压力。
        4、提升来自内心的定力。班主任老师的自身适应能力、调节能力、专业素养、学识广度、爱心厚度等是班主任心理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要学会改变思想,自我释压,做个会工作懂生活的班主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工作效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感受教师人格魅力;保持爱心,善于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向阳性的心理面对学生的成长,用宽容的心理接纳学生的不足,允许学生和自己一起走弯路。
        
        教师自身的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位睿智、健康、充满爱心、宽容、理性的班主任老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伴随着班主任老师的关爱,健康成长,实现自己一个又一个的飞跃。师生之间相互促进,才能共同谱写每一丝努力的印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