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梦怡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一、政策背景和现实需要催生“三深入一提高”育人工程的传承与创新
2020年5月,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意见》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自2004年建院以来,主办团队秉承“博文明理 日新笃行”的校训,通过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开启了学院“两分三强化”的教学改革之路,在学生管理层面,为规范推进工作,学院设计并印制了一生一档的辅导员工作日志,引导辅导员规范、完整地记录所带班级学生基本信息(静态信息记录,手写)。2004-2006学年间,学院各教学单位辅导员工作团队工作不断凝练经验、工作方式推陈出新,其中每月辅导员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寝室、深入学生心理(与学生面对面谈心谈话)的“三深入”学生工作方式在全院得以推广,2006年学院正式将“三深入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定义为我院大学生工作管理方式,写入院章。建院16年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坚持推进“三深入一提高”育人工程,引导辅导员从学习、工作、生活、情感情绪、就业、发展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学院育人工程内涵,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显著。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在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时代召唤下,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育人工程亦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凝练优势与特色。
二、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三深入一提高”育人工程传承的三个基点
质量基点: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抓育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辅导员工作团队在“三深入一提高”育人工程体系下始终坚持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工作中每月坚持深入所带专业班级课堂(专业课堂+素养课堂)、第二课堂,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业质量管理,引领学生的专业认知、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提升与专业拓展,形成了大学生专业成绩发展曲线图、学生学科竞赛传帮带工作室运作方式、大学生专业一专一品/一月一品常态化学术交流平台、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专业社团文化节等一系列辅导员深入教育教学一线的质量“抓手”。
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学院“三深入一提高”育人工程运行情况的分析发现,虽然学院每年坚持了对辅导员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工作的考核,但主管部门存在考核形式单一、考核科学性有待完善等问题,缺乏对我院“三深入一提高”育人精品项目的有效传承与发展。各一线教学单位辅导员团队在工作中日积月累、凝练创新的有效做法与工作思路亦未得到有效的推广与沉淀。
人本基点: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深入开展育人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主动自觉,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成功,发展自己的个性,完善独立的人格,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在建院之初就提出了“以人为本,学生至上”的办学理念,学院的“三深入一提高”育人工程也无处不彰显着学院的人本育人基本理念。从辅导员每月坚持与所带大学生面对面谈心并记录(手工)、每学期学生面对面谈心全覆盖到家+校+生QQ群、微信群、线上线下各类交流平台的搭建,辅导员成为了学生求学在外最知心、最交心的“大朋友”,是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引路人,是我院扎实推进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队伍保障。
存在的不足:近年来高校辅导员工作边界不清、工作内容缺乏指引、工作考核单一不严谨、工作获得感弱等,对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稳定性都存在一定的负值影响。有的辅导员沉浸在日常事务性工作中、在办公电脑前做“表哥表姐”迈不开腿,无法保质保量的深入育人主体开展有效交心谈心;亦或是因辅导员稳定性差导致的辅导员更替频繁,受教育主体无稳定的育人导师,育人工程连贯性、延续性受损等。
发展基点:激发内生活力、引导主体自治
学生成长成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三深入一提高”工程通过以下三项措施有效激发了辅导员、大学生教育主体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内在活力,有效引导了师生双主体自治:一是辅导员工作日志化、学期考核制管理模式是科学引导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关键,二是完备、有针对性地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有利于辅导员依法依规发挥工作活力,三是构建辅导员工作质量、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等评价体系有效促进了辅导员、高校大学生生双主体自治工作的落地。
不足之处:制度缺乏延续性与经典传承,考核机制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的论证与完善。
三、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三深入一提高”育人工程创新基模的建构
.png)
图一 “三深入一提高”育人工程创新基模建构的逻辑图
对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三深入一提高”育人工程的传承与创新要遵循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这一中心任务,要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队伍的建设,这也是本次创新基模建构的最终目标。“三深入一提高”育人工程的传承与创新设计从质量基点、人本基点、发展基点出发,通过制度与措施并举的形式予以完善,通过深化“三深入一提高”育人工程内涵,创新基模项目实践的输出与论证,得到此项工程创新基模构建成果的凝练与推广。
.png)
图二 “三深入一提高”育人工程辅导员工作指南示意图
围绕以上辅导员“三深入一提高”工作指南,开展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理论资质的培训与考核,如心理健康咨询职业资格的培训与考核,职业规划与发展指导资质的培训与考核等,招录具有所辅导学生专业或专业背景的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给予学生更专业、职业的素质指导。学院结合“三深入一提高”创新基模的要求设计、制定新的辅导员工作日志,配备录音笔方便辅导员谈心工作的记录与存档,加强寝室、班级规范化管理建设制度的落定,充分发挥学生管理网格各基点的作用与活力等。通过围绕基模的配套制度、措施的完善,实现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三深入一提高”育人品牌工程的传承与创新,为不断提升我院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许梦怡,1985年4月,女,汉族,湖北荆州人,本科硕士,中级讲师,系党总支书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