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竞赛学习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伍天举
[导读]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小组合作竞赛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伍天举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旭阳镇富北学校  四川 自贡  643100
        摘要: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小组合作竞赛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它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广阔空间,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整体教学效率,此外还能够让学生之间进行高效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联系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探讨,从而寻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竞赛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掌握更多信息技术知识。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是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给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各个领域当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
        一、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竞赛学习的前提条件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施小组合作竞赛学习。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这是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分组是至关重要的,分组过程中,并不是随意的划分或按照座位等其他较为简单的因素给学生进行分组。而是教师对每个学生有更详细的了解,并遵循组与组之间同质,组内学生百花齐放。进行合理化的分组,这样才能够确保小组合作竞赛学习的公平性。在教学之余,教师要深入学生内部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对每一个学生教师都应心中有数。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应包括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实际应用水平等。只有更细致的了解,每一个学生,教师在分组过程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其次,实现小组之间的同质,也就是确保每个小组整体水平一致,这样能够更好的举行竞赛活动,确保竞赛学习的公平公正性,在班级当中,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力争上游的进取心,通过共同努力而不断进步。最后组内百花齐放。也就是说小组成员都有各自的特征都有各自的看法,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独特性,这样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生之间可以有效互补。例如,学生在学完word的基本工具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自己拟定主题,设计一份精致的海报,然后在班级中进行评比,最终获胜的小组获得相应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所有的学生都兴趣十足,积极的参与到海报设计过程中,每个人都调动自己已学知识经验,通过小组成员的积极合作,最终设计出一份精美的作品。
        二、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教学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恰好符合这一教学理念,更能够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更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只有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才能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内容,巩固已学知识。学生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小组合作竞赛学习,并不是走过场,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有所取舍,适度放开教学进度,突破传统的语言课堂形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够进行自主操作自我训练。在此过程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教师要了解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际效果。这远比传统课堂上教师一遍一遍地讲述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更佳理想,虽然看似教学进度比较缓慢,但只要长期坚持学生就会获得更高的收益。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刷子和喷枪”相关内容时,当学生得知是这一内容时学生兴趣高涨,但是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以旁观者的视角去听教师讲述,他们没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逐渐会失去学习兴趣。如果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学生也只能纸上谈兵,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学生尝试运用刷子和喷枪在空白的页面上尝试时,就会发现这两个工具的神奇之处。他们对这两个工具充满了兴趣。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更加顺畅。因此,在适当的基础知识讲述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练习,并且设置小组比赛内容制作一张音乐会海报,让所有的小组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所描绘出来的作品最精致最美观。
        三、注重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确保教师在课堂中的有效引导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竞赛学习,许多教师容易走入误区只顾得让课堂变得活跃热闹。事实上学生各做各的事情,造成时间浪费,并没有太多的收获。或者是教师过多的以学生为主体,最终偏离教学目标,弱化了自身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分寸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也不能过多的去干涉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把控课堂。从教学实际出发,首先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构建和谐民主课堂。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相辅相成。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引导性作用,对学生所出现的各类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指导,最后给学生设置符合其身心发展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竞赛学习中,通过每个人的努力为小组贡献力量,最终实现小团体的成功。虽然小学学生年龄较小,缺乏自制能力,但通过小组合作精神的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并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通过竞赛,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启动你的计算机”时,笔者发现有许多学生比较顽皮,他们在没有得到教师指示反复的对自己的计算机进行重启。当教师发现这些学生之后批评了这些学生,并且教导这些学生这种频繁重启的做法会给计算机带来重大伤害,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问题的严重性。并且适当的强调,由于这部分学生的不遵守课堂纪律,给自己小组抹黑,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许多时候学生并不害怕自己犯错误,他们认为这并没什么。但是如果自己给集体抹黑了他们就会感觉到非常惭愧。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一心态,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纠正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语:综上所述,小组合作竞赛学习是一种高收益的教学策略。在合作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有效落实小组合作竞赛学习模式,让小组合作学习有声有色,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宏.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 2016(8):119-120.
        [2]何依林.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科学:引文版:00272-00272.
        [3]李冰.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小组合作学习生生参与的有效性[J]. 科教导刊, 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