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鹏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武汉 430069
摘 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一特殊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交流空间、育人重点及教育路径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任务和新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教育主体主动性增强、教育客体思想动态性凸显、教育方法体系日臻完善、教育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契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思想引导、缓解心理、规范行为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进行工作模式创新,加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中国精神教育和公民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教育时机、利用互联网平台、凝聚多方力量,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针对性与育人实效性。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1.1思想引导:保证思想方向正确的“良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保证其思想方向的正确性。一是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坚守政治立场、确定政治方向、恪守政治原则,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增强政治素养、保持政治定力。二是保证正确的人生方向。引导大学生在重大疫情中保持政治定力,在复杂的社会浪潮中依然保持正确的人生方向,以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大学生的人生之基。三是保证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疫情抗击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前赴后继、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护工作第一线的平民英雄,对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价值观具有精神激励和榜样示范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确保大学生在抗击肺炎疫情中保持价值取向的正确性。
1.2心理疏导:缓解心理波动的“良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一是疏导认知,普及防疫相关知识。大学生有着对于防疫知识的需求,而防疫知识又是缓解大学生心理波动的“定心丸”。二是疏导情感,进行情绪情感调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承担起大学生“知心人”的责任,调试大学生的情绪。三是磨炼意志,锤炼坚强品格。意志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素质。在环境的互感、融通与互动中,大学生的品格也受到了严峻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淬炼大学生的心智,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缓解大学生心理波动的“良剂”。
1.3行为向导:规范个体行为的“良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大学生的个体行为进行管理,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背景下,开展对个体家庭行为管理、个体学校行为管理和个体社会行为管理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是规范个体家庭行为,在疫情的影响下,对大学生在家庭场域的行为进行有效调控,防止、缓解、调控大学生由于焦虑、恐慌、疑惧的心理而在家庭场域中出现的过度防护、强迫行为等,防止大学生在重大疫情肆虐的社会环境中出现行为失范现象。二是规范个体学校行为。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调试大学生行为动机,避免大学生由于各类原因提前返校、对于辅导员的严格管理与监督产生排斥行为等,避免大学生产生聚集性的返校、集会、社会实践等不符合疫情控制期间的行为出现。三是规范个体社会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对标重大疫情中的个体社会行为要求,对不符合疫情防控所要求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优化大学生的行为选择,对学生的个体社会行为进行有效管理。
2.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新
2.1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重大疫情中的思想问题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大学生可能出现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怀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焦虑、对疫情发展势头的担忧等思想和心理问题。一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并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二是要积极开展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要积极与大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针对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的困惑与问题,给予及时解答和疏导。三是提升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针对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的谣言,要帮助大学生增强信息鉴别能力,丰富大学生知识储备,并教育他们以自身的力量教育和影响身边人,以清醒的头脑不信谣、以高尚的修养不传谣。
2.2利用互联网平台,及时捕捉教育客体的思想动态
大数据技术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一是要及时发布防疫知识。普及大学生的防疫知识,增进大学生关于疫情防疫的知识储备。了解大学生对于疫情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观心理感受等,掌握大学生在防疫知识上的薄弱点,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布防疫知识。二是要密切关注学生网络动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可利用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微博动态、QQ空间、抖音短视频平台等众多社交平台,畅通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的信息沟通渠道,捕捉大学生日常生活动态、思想变化轨迹和心理波动,通过开展“云党课”、“云班会”、“云团课”、“云辅导”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交流沟通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大学生在抗击疫情中的思想需要、心理需要、知识需要、防疫需要等,做到问题的及早发现、及时疏通并给予正确引导。
2.3凝聚多方力量,不断增强育人聚合力与实效性
新冠肺炎疫情特殊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需要多方教育力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系统工程。一是要树立同心同德的育人意识。思政课教师、其他各门类教师、辅导员、学校党政干部、后勤服务人员以及其他社会力量都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应当树立综合育人观,同心协力,达到育人目的。二是要保证育人方向的同向而行。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力量既要各负其责,又要齐抓共管,既要明确职责,又要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三是要做到凝聚同心协力的育人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要正确处理好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开学、复课、考试、实习、就业等问题,在保证大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时,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系统整体效能大于不同教育力量的单体效能之和,共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与行为引导,增强协同育人效能。
参考文献
[1]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在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和青年学子中引发强烈反响[N].光明日报,2020-03-18.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6]习近平.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N].新华社,2016-12-8.
作者简介::魏鹏,1990.10,男,民族:汉族,籍贯(精确到市):湖北荆州,当前职务:分团委书记,当前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