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家长学会指导孩子阅读图书 ——《11只小猫做苦工》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王心
[导读] 11只猫高高兴兴去郊游,他们一路上漠视“禁止??”的警告牌
        王心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工交幼儿园  云南省 昆明市 654100

        教材分析:
        11只猫高高兴兴去郊游,他们一路上漠视“禁止”的警告牌,摘花出于爱美、过桥想证明自己勇敢、爬上树吃点心觉得好玩,他们一路违背规则,最后他们无视“禁止进入口袋”的劝告,结果被怪兽全数俘虏做了苦力,遭遇了皮鞭和呵斥。11只猫就象一群尚未养成良好习惯的顽童,活泼好动而又缺乏生活经验,不知天高地厚而又喜欢莽撞行事,为此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牢狱中的生活让他们对自己随心所欲的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布置好一个“禁止钻入木桶”的警告牌让怪兽钻入而脱离苦海。最后,当他们过马路时再见到“禁止横穿马路”提示的时候,11只小猫内心遵守规则的意识被重新唤起,一个个变得乖巧而守秩序。前后的变化,让人深思:是什么让他们发生了改变?是怪兽么?不是,这是一种从沉痛教训中萌发的文明胚芽,是一种心灵的自省与自律。

        设计意图:
        《11只猫做苦工》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绘本,信息量大、有很多可竭取的教育资源。如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而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特别是猫队长的角色,它能意识到规则的意义但没能抵住诱惑从众了,最后落入怪兽的圈套后,又是猫队长带领大家想办法;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如果不遵守教训就会遭受到惩罚等等。我们思考了很久,最终决定利用绘本内容来组织一个语言活动,对里面的众多内容作了适当的筛选和舍取,并将绘本中零碎的动物间的对话,进行重组和改编成一个适合于大班幼儿的故事。定位于文学活动中的故事教学,形式主要是倾听理解和表达交流。活动重点不在于绘本的阅读,不在于培养阅读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而在于让孩子观察画面,进行充分地想象、判断、推理和猜测,从而理解故事内容。

        亲子共读中使用的具体方法:
        生动的语调、各种形式的节奏、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言行举止、与孩子分角色表演、联系孩子的相关生活经验、就书中的内容提问。
        
        目标:
        1.通过按顺序观察、阅读,知道故事内容
        2.能够通过大胆猜测表述故事内容,理解标志牌的含义。
        3.愿意和同伴一起阅读故事,感受遵守标志牌的重要性。
        
        一、观察封面,理解书名。
        1、封面上有谁?它们要去干什么再看看书名叫什么?什么叫做苦工?
        二、逐页翻看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逐幅观察并理解书的前段(小猫一路不守规则——钻入怪兽的圈套。)
        第1页:重点引导理解“禁止”的意思
        提问:小猫们走啊走,看见一片开满鲜花的花园。它们第一个反应是什么?“禁止采摘”是什么意思?
        小结并过渡:禁止就是不行!不能!不可以!不允许!小猫会采花吗?
        (评析: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了解“禁止”的意思,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有效的约束幼儿的行为)
        使用策略:就书中内容提问,联系孩子的相关生活经验。
        第2页:重点观察:猫队长的动作神态
        提问:谁是与众不同的?猫队长的动作和神态好象在说什么?
        (评析:让幼儿学会仔细观察画面,并大胆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描述出来,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使用策略:就书中的内容提问,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言行举止。
        第3页:突出“人人都采花、戴花”的趣味性
        提问:结果怎样呢?
        教师:花儿好看我不摘,结果每人摘了一朵戴在头上。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体验小猫的心理变化,“忍不住就会犯错”,从而让幼儿学会约束自己)
        使用策略: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言行举止。
        第4-6页:迁移前面的讲述经验,简略阅读和理解
        提问:“危险,禁止过桥”、“禁止攀爬树木”这个禁止标志告诉我们什么?小猫会怎么做?
        (评析:此环节的处理,首先是为了让孩子回忆前半段故事的整体发展,帮助幼儿梳理思路,然后提出问题,是问了让幼儿在接下来的故事中更好的发现故事中的亮点,并进一步剖析小猫的心理特点)
        使用策略:就故事中的内容提问。
        第7页:重点引导幼儿猜测情节的发展
        提问:小猫都低下头看什么?纸条上写着什么?小猫们这次会进去吗?为什么这么肯定?如果进去了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评析:利用已有的经验,对小猫的心里进行剖析,并学会分析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是好还是坏)
        2、幼儿自由创编脱离苦海的办法后教师揭示真相。
        (1)幼儿扩散思维,创编逃离的办法
        第9-10页:重点帮助幼儿分析小猫沦为苦工后的心理活动并引导幼儿讨论创编逃脱的办法。
        提问:小猫们的苦日子开始了,你们看它们现在干什么?它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小猫们会一直甘心就这样做苦工吗?
        提示:大怪兽那——么大,小猫那——么小,请小朋友帮小猫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智取怪兽、脱离苦海?
        (评析:从画面中小猫们的表情进一步感受小猫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和不甘心这样做的心里,以及发散孩子的思维,大胆的帮助小猫想办法)
        3、设疑、猜测故事结尾
        第16页:猜测故事结尾
        提问:回家的路上它们又一次面临考验“禁止穿行”,它们会怎么做呢?为什么?如果不横穿马路,那应该走哪里?
        (评析:在遇到前面的这一切事情后,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小猫的心理变化,并知道做错事情要学会改正)
        使用策略:就故事的内容提问,迁移孩子的生活经验。
        第17页:揭示故事结尾
        三、完整的欣赏故事并总结:生活中遵守规则是多么的重要。
        使用策略:生动的语调。
        四、认识生活中的“禁止”标志。
        使用策略:迁移孩子的生活经验。
        五、表演故事:
        使用策略:生动的语调、各种形式的节奏、与孩子分角色表演。

教学反思
        《11只猫做苦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绘本,形象生动、情节一波三折,而寓意深刻。里面的11只小猫天性活泼好动、调皮好奇、而富冒险心理,一路违反规则,遭受了惨痛的教训。就仿佛是一群尚未养成良好习惯的顽童。因此,这个内容选材非常好,尤其对大班孩子适合阅读理解,并能唤醒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浓厚又若有所思,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活动中隐含的道理,让幼儿从这个故事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老师不落痕迹的将这一点从故事的尾声慢慢脱离而渐渐回归生活,让孩子们从故事中小猫沉痛教训中萌发文明胚芽,是一种心灵的自省与自律。
        故事结合实际生活,让孩子们认识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禁止”标志,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增加了孩子们的感性认识。
        最后的表演环节,让孩子们在音乐的变化中让幼儿感受到故事情绪的变化,将整个故事内容演绎一遍,不但加深了孩子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并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快乐,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