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王倩
[导读] 一直以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都习惯性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

        王倩  
        重庆巫溪思源实验学校405800
        摘  要:一直以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都习惯性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观念滞后,经常机械式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致使学习效率不高,甚至会影响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形成。而针对研究性学习,则更加侧重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即对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展开了分析,希望相关人员借鉴。
        关键词: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下,对于探究式教学活动十分重视,加大对学生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因此,教师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和学习,保证能够在开方式且多层次的环境中学习,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一、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必要性分析
        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分析可知,该种活动的实践性非常强。并且,与以往的应试教学方式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侧重依赖于书本知识的讲解,而是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保证学生可以自主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获得各方面的能力,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经研究,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强化对研究性学习模式的重视,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科学的融合在一起,侧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可以在不断的研究以及探讨之下,学习和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并灵活的进行利用,以便学生能够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构建相关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此外,在中学历史教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还能够让学生自主的融入到课堂中,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增强。
二、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对策分析
(一)强化对教学观念的革新
        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期间,虽然教师一直在积极地应用先进教学理念,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时间影响,致使教师依旧习惯在课堂上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教轻学的现象一直存在。而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教师则需要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辅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在具体的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期间,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层面考量,整体的剖析,科学的转变以及革新教学观念,然后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


        比如:教师在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相关内容讲解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上网或者到图书馆查阅一些与抗日战争相关的资料,并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一课的讲解。在课程开始之前,预留给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当学生准备完成之后,让学生到台上讲解。而对于教师而言,则需要在台下认真的聆听学生所讲解的内容,当学生讲解完毕之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确保学生能够得到肯定,从而让学生可以树立自信心。同时,教师也要第一时间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并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改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将学生的主体性凸显出来,还可以侧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增强。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常情况下,对于研究性学习来说,最为注重的就是参与发现以及探究。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主动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则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科学的对学生予以指导,确保学生可以独立的完成学习。同时,教师在对历史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思路,并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点。
        比如:教师在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相关内容讲解过程中,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并要求学生能够对红军长征的时间以及经过等有所了解。在课上,教师要以“红军长征记”作为主题,让学生将红军长征的路线描述出来,并能够阐述出沿途所发生的大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认真的对课本内容进行学习,而教师则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或者工具书等,保证教学的内容可以丰富。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研究的内容加以设计,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而是要依照实际的教学情况,随时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确保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探索精神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通过科学的设计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体验会更加深刻,有利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提高。
        对于研究性学习来说,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也可以强化知识间的联系及应用,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有了难度及意义。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教师在组织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期间,应该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的探索新的知识,不断寻求问题的答案,以保证学生学习能力在整体提高的同时,还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晓彤.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J].当代教育论坛,2019,000(014):148-149.
[2]倪远萃.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创新能力培养[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1(2):27-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