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文俭
(宁德师范学院图书馆 福建宁德 352100)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设立中国传统文化专架具有必要性。本文根据宁德师范学院图书馆实际,从设立专架的地点、人员及专架图书分类、排架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中国传统文化图书专架 宁德师范学院图书馆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建设的根基,提升文化自信。
1 高校图书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担当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传承、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伦理、道德、文化、理念,培养兼备科学和人文精神的时代新人,是高校图书馆人理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1]”。高校图书馆历来注重藏用并重,以用为主,把读者需要放在第一位,利用丰富的藏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是文献资源的宝库。这里不仅有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也有科技工艺、哲学宗教、道德伦理。比如,在中国古代人文科学领域,囊括了教育、文学、史学、宗教等,能够为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信息资源保障[2]”。高校图书馆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典籍设立专架,有利于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浓厚的阅读兴趣,让这些经典不再搁置角落,通过读者的阅读学习,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2 设立中国传统文化图书专架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分散各个领域之中。在高校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各学科教师和学生对接触到的中国古代人文典故、哲学思想等都充满了兴趣。中国传统文化图书具有广泛的市场,这为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图书专架提供了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从海量资源中“淘取”精华——经典热门图书,有助于降低读者的图书选择成本,提高人均阅读的数量和质量[3]”。 随着我国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日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图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图书的出版为图书馆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图书专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通过设立中国传统文化图书专架,可有效地提高服务效率和读者的阅读数量与质量。
宁德师范学院图书馆历年收藏的中国传统文化图书质量参差不齐,有必要进行选择推荐,提高该类图书的“含金量”。此外,此类图书分散在多个学科类别中,散布在我院图书馆各个书库中,如哲学类主要藏于二楼综合书库(一),历史、文学、艺术类主要藏于三楼综合书库,在五楼两个新书库里还有近期购买的中国传统文化图书等。另外在旧校区还留存一处图书馆,其中也不乏相关图书。对于这些图书,图书馆有必要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利用率。
3 设立中国传统文化图书专架的做法
3.1 选择适宜的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图书专架宜设在环境优美之地。以宁德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设置专架的该馆一楼多功能阅览室,前面是蒹葭苍苍、鸥鹭翔集的“琴湖”,湖中还有一艘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细秀制造的“水密隔舱密闭福船”。湖对岸是颇具传统之美的校体育馆。多功能阅览室内有茶室、书画桌,墙上张挂着师生的书画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图书专架的书架造型古色古香,与室内环境相得益彰。如此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如老子云:“人法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体现中国哲学之主体思想——“天人合一[5]”。读者在这样的环境中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图书,更能激发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2 选择爱岗敬业的馆员
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场所,一般都具有一支热心为师生提供专业化服务的馆员团队。宁德师院图书馆本着“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理念,着力建立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馆员队伍。为配合设立中国传统文化图书专架,图书馆挑选熟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馆员负责设计、排架。同时不断加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素养。
3.3 专架图书的分类与排架
目前我国《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最具准确性与科学性。宁德师范学院图书馆遵循标准,依据图书分类方法,统一分类体系,明确分类细则。中国传统文化专架书籍按照有关流程开展分类工作,以此确保分类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该专架从学科和主题进行细致归类,分为哲学、史学、文学、琴棋书画、其它等五大部分,其中的哲学按照四书五经、宋明理学等哲学的先后时间顺序排序;史学从古至今排序,覆盖二十四史等经典;文学包括先秦文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部分;综合部分包括中医、武术和京剧等国粹,茶叶,剪纸窗花等传统文化,地理、自然科学等,涉及面众多。各类主题书籍从图书馆相对应的书库中精心选择,一些书籍甚至打破书库限制,从交叉学科书库中进行补充完善。此外,专架书籍的选择做到“雅俗共赏”。图书馆还利用先进现代技术,在中国传统文化图书专架前配上电子瀑布墙,展示推荐中国传统文化图书,让学生方便快捷地获取中国传统文化图书。
3.4 利用专架组织开展相关读书活动
宁德师院图书馆设立中国传统文化图书专架之后,大大激发了学生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一楼多功能阅览室读者数量持续增多。这些知识获得对读者进一步学习人文科学奠定坚实基础,为科研等方面提供诸多帮助,并使读者在为人处世、工作生活等方面受益终身。在学习中,读者也提升内涵,陶冶情操。
图书馆设立中国传统文化专架,通过多渠道加强读书群体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通过举办内容丰富的“读书节”活动,包括以“畅游诗海词林”、“展眉迎校庆,挥毫颂金秋”等为主题的诗词大赛,以柘荣剪纸为题材的传统手工艺比赛等,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举办以“青春回眸·宁德诗会”为主题的讲座,邀请“闽东诗群”代表人物--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的汤养宗诗人等重要人物,深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些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图书专架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吸纳知识开阔视野。
4 结语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设立中国传统文化图书专架具有必要性。高校图书馆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馆藏优势,积极宣传推荐中国传统文化图书,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蒹葭苍苍,鸥鹭翔集,室内几盏明灯,专架前诸多学子撷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书本,欣赏文美,品读思想。如此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谢立虹、王进.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素质建设与管理——也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构建[J].图书馆,2003(6):58-60.
2井西翠.论公共图书馆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的使命与担当[J].科技视界.2016(8):259-262.
3俞华华.经典热门图书专架的设立及其效果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第37卷(5):101-102.
4杨靖、李昆仑.老子[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15:71.
5李锐.早期中国的天人合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14-120.
作者简介:汤文俭,男,1973年4月,汉,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图书资料,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