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强新课导入的实效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杨曙光
[导读]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杨曙光
        湖北省老河口市李楼小学  
        【摘要】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 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 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 ,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 功铺下了基石使新课多姿多彩。
        【关键词】合理  多媒体  导入  实效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 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 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 ,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 功铺下了基石使新课多姿多彩。
        一、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两 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 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 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 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 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 的面积, 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 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 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 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 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 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 正好分完 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 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 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 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 《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一 位老师制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 的红绿灯,学生说出 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 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 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 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 究。

”这样的教 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 数字排列规律,收到 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 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三、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 题意境”,提出疑 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一位老师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两个图形(单位:分 米)。 让 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同学说 :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 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 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 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 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 始了新 知识的探求。
        四、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 老师常 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不发 ”、“令人深思”。例如有一 位教师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 块玻璃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吗?”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 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 算算每 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 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 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 半。然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 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 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 思维之 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导入新课的方法,当然不止这些,教师在实施导入时,可以试着用这些方法,也可以以旧拓新,挖掘新的方法技巧.但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导入的形式还远不止这些类型.关键是要掌握人因时、因地而变的法则,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把导入新课视为一环,要简明,紧扣课题,切忌喧宾夺主,影响正课进行.只要导之有方,就能事半功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