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构建“三全育人”协同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陈西子
[导读] 为了在职业院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陈西子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为了在职业院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必要深刻把握全过程和全方位教育的涵义,寻求发展思想政治合作的必要性。本文在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了职业院校实践型教师协作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职业院校;“三全育人” ;协同机制
        目前,一些职业院校校对实践教育的含义和性质的理解还存在偏差,没有从建立实践教育机制入手。职业院校不仅是培养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院校,同样是履行德育基本任务和育人育才共同使命的重要场所。建立“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体系和各种教育子系统的协调机制,是完成德育的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后继者的重要方法。为了进一步促进全员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教育,有必要着力建立思想政治合作教育模式,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特征
        无论从历史还是实践的角度来看,党的教育政策都是优先考虑德育。思想政治工作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通过必然的选择和基本路径来促进“三全育人”。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效地促进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职业院校时代的历史任务。
        1.教育全方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表重要讲话。在新时代,人们提到政治和教育,而这直到现在还鲜为人知。随着教育制度的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师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责任的局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使更多的人可以加入教育队伍,成为教育的真实主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全职工教育制度,是要全面覆盖教育主题,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领域和联系中发挥领导作用。
        2.教育范围广阔
        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在于,它是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假设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成几门课程和几次培训就可以达到目标并解决问题。为了实现对有思想的人们进行教育并与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目标,需要经历漫长的,精妙而简单的语言过程。这是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一步,应反映教育各个阶段的要求,以充分涵盖教育周期。
        3.教育领域宏大
        国内外形势的快速变化,教育要求的不断加强,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的迅速更新,给新形势下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一方面,应不断深化教育实践,以实现保护人民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应丰富和扩展教育的方法,手段和方法,以不断满足教育学科的实际需要。
        二、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
        由于缺乏统一的思想和总体规划,相关的职业学校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重复活动和形式化,并且不难发现实际教育仍然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协调管理和合理的分工。确定第一课堂实践教育的主导地位,明确第二课堂实践的核心任务和工作重点,建立多学科合作教育工作体系。按照“三全育人”合作教育的理念,通过设计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整体体系中最高的制度,形成思想政治工程的完整清单。为了有效地促进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必须在组织协调工作模式和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三、“三全育人”协同机制构建的实现路径
        1.“三全育人”协调机制的理论模型
        结合职业院校“三化教育”合作机制的概念及其涵义,建立了基于教育主体协调的“三中心教育”合作机制模型。有一个目标以教育科目的合作为中心,课程和教育资源的协调在时空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实现。最后,在教育资源调整的水平上,建立一个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享平台为内容的“一站式”教育空间模型,最终实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普及。
        2.建立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合作机制的途径
        职业院校的“三全育人”工作目前面临的困难,建立一个可以实现整个课程的课程协调机制,建立一个可以实现整个课程的课程协调机制,以实现技能教育为目标建立教育学科合作机制,实施整个课程的教育资源协调机制。首先是要澄清主题、建立共识、建立教育主题的协调机制,并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三全”培训的核心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培训。必须首先准确定义培训主题。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者和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育本着重于培训目标,坚持共同责任,共享资源和互补利益的原则,共同发展,提高人才培训的质量。
        3.建立服务和教育协调机制
        服务教育主要是指积极将服务质量的提高纳入学校的“三全育人”模式,将服务教育纳入教育,科研和管理并加以整合。通过推进“服务”与“教育”的融合,促进学校,学校和社会部门的协调,形成人文教育一体化的机制。
        4.建立校外 “三全育人”协调机制
        (一)建立校际合作教育机制。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基于教育资源的流动和共享的校际合作已成为平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建立校际合作教育机制,可以实现职业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双赢合作。学校应寻求并制定合理的教育体系,建立合作教育体系,确保合作教育的发展
        (二)建立校企合作教育机制。校企间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的不对称现象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因此,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教育机制有助于企业最大程度地利用教育资源,完善企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
        (三)建立家校合作教育机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是否形成协同作用,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成功。职业院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学科和地点、教育概念,内容,媒体和方法上都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教育目的和目标,即帮助学生发展才华。因此,职业院校和家庭必须就合作教育达成共识,充分利用各自的教育优势,共同护送学生,使他们成长为具有相互信任和双赢态度的人才。
        建立“三全育人”协调与责任分担机制,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可以通过全方位教育的格局提高教育素质和能力,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和能力的现代化,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院校的建设者和后继者。
        项目来源:本文为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ZY2019-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金蓓蕾.“三全育人”视角下职业院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与突破[J]. 绥化学院学报,2020,40(11):119-121.
        [2]刘湘国,刘姝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背景下开展“楚怡”职教精神研究的重要意义[J]. 经济师,2020(11):200-201.
        [3]章程辉,肖娟.“三全育人”视域下“劳动+”教育的模式与路径探析[J]. 高校共青团研究,2020(Z1):208-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