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层干部群众思想动态分析报告 ---以石家庄市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申玉兰 郑颖
[导读] 近期本课题组以基层干部群众思想的动态为重点,

        申玉兰  郑颖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  石家庄  050200
        近期本课题组以基层干部群众思想的动态为重点,对我市六类人员进行了问卷调研,问卷收回后,课题组对问卷进行了梳理统计和分析研究,根据调研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市基层干部群众思想动态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宣传部门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基本依据。
        一、调研基本情况
        此次,本课题组调研的六类人群为我市市直工作人员、县直工作人员、乡镇工作人员、社区居民、企业人员、大学生,本次调研随机发出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16份,其中市直104份、县直20份、乡镇25份、社区53份、企业69份、大学生45份。
        1、调研对象的文化程度
        调研对象年龄集中在我市常住人口中的18-80岁之间,文化程度研究生、大学生、大中专生和高中以下分别占到9.8%、39.87%、31.65%、12%。
        2、调研对象的收入水平
        从收入状况看,当前群众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3000、3000-5000这两个档次,社区居民、企业人员的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3000元,分别为50.9%、58%,国家工作人员收入水平略高于企业人员及社区居民,主要集中在3000-5000元,分别为市直工作人员81.7%、县直65%,乡镇60%。
         二、调研对象的信仰问题
        整体来看,本市群众普遍信仰共产主义,在国家工作人员中信仰共产主义的比例达到70%以上,分别为市直88.46%、县直70%、乡镇80%;在社会群众中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也均达到50%以上,分别为社区56.6%、企业68.1%、大学生55.6%。
        由此可见,共产主义信仰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已占据主流地位,思想宣传阵地基础稳固。此外,信仰“传统文化”的比例占据第二位,与近年来我国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宣传的工作密不可分,取得较好社会效果。但是,“啥也不信”也在选项中占有一定比例,在各类人员中均有涉及,尤其在大学生中占比较高,达到20%,如何加强对信仰虚无主义人员尤其是年轻人加强正面引导,是今后思想政治工作的努力方向。还应看到,此次调研中在社区居民中信仰“宗教”的人员占9.4%,其中不乏迷信人员,应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正面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而信仰金钱的人在社会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今后需在人生价值追求上给与更多精神价值追求的引导。
        三、调研对象认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从整体上看,我市干部群众最不满意的社会问题主要集中在“房价过高”上,除乡镇人员及大学生外,其他群众均把“房价过高”排在第一位,其中市直工作人员74.04%、县直工作人员60%、社区居民52.83%、企业人员68.12%,说明抑制房价过高增长已成为我市社会管理中的第一要务,刻不容缓。
        而不同种类人群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不满意的社会问题上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如市直工作人员更关注“生态环境”,67.3%的人对“生态环境”不满;县直工作人员更关注就业与贫富差距问题,40%的人对“就业困难”不满,40%的人对“贫富差距”不满;乡镇工作人员更关注教育资源问题,有56%的人对“教育改革”不满,为最高比例;社区居民和企业人员更关注医疗问题,有37.73%的社区居民、50.72%的企业人员对“医疗改革”不满;大学对贫富差距和腐败问题更为关注,57.78%的大学生对“贫富差距”不满,55.56%的大学生对“腐败问题”不满。
        以上比例折射出当前城乡发展存在一定不均衡,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加大,教育等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偏向城市倾斜,而农村严重不足,造成乡镇基层人员普遍不满。而基层群众更关心民生问题,其中医疗资源分配是其中存在矛盾最多的地方,容易引发一些社会不满和恶性事件的发生。而大学生出于自身的正义感及接受社会现实的来源影响,对社会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腐败问题和贫富差距过大上。

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是思想政治工作努力的方向。
        四、调研对象认为目前最焦虑的事及原因   
        1、目前最焦虑的事
        根据不同阶层干部群众的状况,各类人员目前最焦虑的事情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市直、县直工作人员最焦虑的事情为“子女升学”,分别为市直45.19%、县市50%。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稳定相对焦虑的事情较少,主要焦虑点都在于下一代教育上。乡镇工作人员及社区居民最焦虑的事情为“生病看病”,乡镇工作人员为44%,社区居民为56.6%。相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医疗保障较为完善的情况,城市居民医保、农村合作医疗相对薄弱,保障力度不足,成为基层群众最焦虑的事情。与之相似,企业人员对“生病看病”也较为焦虑,占52.17%。企业人员最焦虑的事为“收入低”,占71%,折射出当前我市企业人员收入普遍较低,不能完全满足其生活需求或心中对收入的期待,企业待遇福利亟待提高。大学生当前最焦虑的事情为“办事没有社会关系不行”、“遇到不公平的事无可奈何”,分别占51.1%。大学生尚未完全走上社会,但在校园中已经感受到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治现象和社会不公,说明这些现象在我市某些领域、某些部门还存在,今后我市需对职能部门和全社会加强法治教育,提升职能部门依法行政能力,提升社会公众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观念。
        2、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
        整体来看,我市大部分干部群众认为产生焦虑情绪的最主要原因为“贫富差距”,其中市直48.08%、县直50%、企业55.07%、大学生66.67%。说明社会贫富差距增大的确是引发社会矛盾的根源,必须引起重视,减少社会贫富差距。而乡镇工作人员认为产生焦虑的最主要原因为“机会不公平”,占56%。当前社会城市农村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乡镇基层工作人员的心理失衡情形加剧,应引起重视。社区居民认为产生焦虑的最主要原因为“腐败现象”,基层社区居民对社会腐败现象更为敏感,很多事情都易往腐败问题上去找原因,此思想倾向易形成对政府的不信任,易发生群体性事件,在舆论上应更多从正面报道、引导。
        五、有困难时向谁求助及最需要政府对哪些事情提供支持
        1、有困难时一般想到向谁求助
        关于有了困难向谁求助这一问题,我市干部群众高度一致,都集中在了向“亲朋好友”求助,分别为市直83.65%、县直55%、乡镇64%、社区60.38%、企业76.8%、大学生93.3%。由此可见,当前我市尚未形成有事情找法、有困难找政府的求助习惯,求助范围仍集中在熟人社会,社会法治化程度急需提高。
        其中市直、县直工作人员一部分选择向“本人单位求助”,分别为市直17.3%、县直20%,可见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对工作人员的福利、帮忙比较充分,获得工作人员的较大信任。而一部分乡镇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选择向“基层党组织和政府部门”求助,反映出我市基层党建工作和政府部门服务取得了一定效果。
        2、最需要政府对下列哪些方面提供支持
        整体来看,我市干部群众对政府提供的支持需求最大的是“医疗服务”,调研对象中四组群众为第一选择,分别为县直县直工作人员55%、乡镇工作人员52%、社区居民51%、企业人员61%。其次,“住房”需求为第二选择,分别为市直43.3%、乡镇48%、社区28.3%、企业33.33%、大学生35.56%。再次,“环境整治”为第三选择,分别为市直65.4%、企业42%、大学生35.56%。从数据中来看,基本民生需求仍然是各类干部群众的主要需求,排在前位。   
        除此之外,市直人员更注重政府“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占比47%。县直人员更注重“技能培训”,占比35%。乡镇人员注重“职业介绍”,占比48%。社区居民更注重“老人照顾”,占比37.7%。大学生基于要融入社会的需求,需要政府的支持较多,对“职业介绍”、“技能培训”需求均占比35.56%。
作者简介:申玉兰(1962—)女,河北邯郸市人,法学研究生学历。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法学、党建。郑颖(1977—),女,河北石家庄市人,民商法硕士。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学、政治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