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富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马岭镇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教学观念逐渐改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记忆会模糊不够牢固,但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掌握会牢记于心,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在传授数学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引言:教育培养的人才是要为社会服务的,因此教育要以社会发展、社会需求为导向,与时俱进的调整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全面型人才。我国传统教学侧重于应试,一味地要求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高分低能”无法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实践要进行调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
一、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属于隐性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让学生接受系统的正式的训练。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是要进行教学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性、枯燥性的问题,由教师单方面讲解知识变成师生共同探究式的学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双边互动的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传统数学教学课堂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少,通常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听众,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为了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学习情况相结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数学学科是的知识较为抽象,导致初中生没有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致使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强,缺乏积极主动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基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进行教学,留出时间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使得学生对数学抽象化的理论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入透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有所提高,课堂活跃度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发展。
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有所拓展和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也有多提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抽象化和不易理解的数学知识,并且引导学生将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运用。初中数学的知识范围不仅局限于自然数、有理数、无理数的知识领域,还涉及数轴知识。数形结合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图形的直观呈现,使得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对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有了直观理解,使得数学知识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形结合符合数学学科特点,也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借助图形的直观展示,学生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抽象思维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面对较为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时,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题能够简化解题步骤,学生运用的更加简单易操作。
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相关知识,首先要求学生掌握的就是函数的相关概念,之后掌握概念之后,学生在具体题目中才会了解如何解答。函数的概念具有抽象性,两个变量X和Y,每一个变量X都会有相应的Y与之对应,简述为X是Y的自变量。学生通过课本上的文字描述很难真正的理解函数的概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维向学生讲解函数的概念。在黑板上画出XY坐标轴,让学生在坐标上任意选取一点,并且选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由该点向X轴Y轴作出垂线,只有唯一的X与Y相对应。在坐标轴上选点作垂线向学生讲明函数的概念,将抽象的知识点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直观和清晰,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数形结合,给学生一个学习范例,并且在后续学习中有意思的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维,帮助学生找到数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角度思考,掌握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安排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数学思维,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的科学,在现实生活中数学思维可以帮助人们以一种新视角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学科是理科学习的基础。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时,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新课程改革下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初中生对待数学学科,往往会出现惧怕、担心回答错误的现象,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言回答问题,课堂氛围不活跃,比较沉闷无趣。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调整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学习。教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组,鼓励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在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进行积极讨论,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学生能够放松心态,积极参与,使得课堂的参与度和活跃度都有所提高。小组讨论中,学生之间也会学习和了解到其他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使得学生认识到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学习新视角,掌握学习方法。
例如巩固复习“勾股定理”这一知识点。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范围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勾股定理对于初中和未来高中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以及在练习中不断地熟练对知识的运用。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勾股定理证明”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比赛,进行讨论发挥,共同完成本小组的证明方法并且上交,学生和教师共同评选,对其进行指导和评价,并且给予学生鼓励,点明学生该证明方法的优点之处。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促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营造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讨问题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会了举一反三、多种角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结束语: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的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基于新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创新,使得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我国已经步入发展的新时代,需要全面型、实用型的人才。数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营造出探索性学习氛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视角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并且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掌握数学思维的数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义务教育阶段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符合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新时代人才,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增添力量。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 [J] 谷永华 散文百家 2018
[2]浅谈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J] 吕运来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