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倩倩
武汉市光谷第七小学 430205
摘要:核心素养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其倡导各个学科在教育教学目标设定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育,以确保教育教学进入到更加新的生态格局。本文从小学体育教学的角度入手,思考核心素养对于小学体育提出的新要求,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1深化理论教学,积累体育知识
丰富的体育知识对学生体育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体育知识,进而深入认识和理解体育运动。但是,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传授体育技能而忽视理论知识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开展理论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学生难以激发学习兴趣。有鉴于此,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上述教学现状,高度重视体育理论教学,积极转变理论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积累体育知识,更好地指导自身开展体育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在开展篮球理论知识教学时,可以将篮球带到教室中,并且事先准备好相应的教学素材。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知道哪些篮球规则吗?哪些动作是犯规的?”之后,教师播放关于篮球规则的视频,观看完之后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讲评。这样的理论教学不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通过“以问促教、以探促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积累体育知识。
2创新教学方法,掌握体育技能
体育技能涉及跑、跳、踢、投等基础性动作,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并且通过锻炼使学生熟练运用体育技能,使学生更加科学开展体育锻炼。但是,在以往体育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式相对单一、流程较为固定,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把握学生具体学情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探索欲望,顺利掌握各种体育技能[1]。例如,教师在开展武术动作教学时,可以将本节相关的武术动作视频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播放,也可以将武术动作设计成动态图片,让学生边看边学。等学生初步掌握之后,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进行集体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观看并指出展示小组员学中的不规范动作,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当然,教师在开展体育技能教学时,应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正视学生个体差异,不可过于追求整齐,关注技能水平较差的学生以防止其消极对待,鼓励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技能学习。
3设计多样练习,提升运动能力
体育的运动形式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练习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体育运动能力。
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练习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而使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得以提升。但是,在现实中部分教师并没有贴近学生实际设计练习内容,进而导致训练与学生实际情况相互脱节,使学生心生逆反。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学生身心状况,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针对的体育练习活动,适当增加学生体育运动负荷,使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得以真正提升[2]。例如,教师在开展接力跑练习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接力赛,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力棒的传递活动,通过快传-慢接、慢传-快接等不同练习方式得以顺利学习和掌握接力跑的要领;教师在开展跳绳练习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花样跳绳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深入感知跳绳运动的魅力。
4全面渗透德育,塑造体育品德
体育核心素养不仅强调小学体育教学要增强学生体质,更强调要塑造学生良好体育品德,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不够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对此,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德育元素,并且将这些德育元素合理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实践性优势,通过日常课堂教学向学生渗透德育。比如,上课之前师生相互问好、下课之后师生相互告别等。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活动向学生渗透德育。例如,教师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赛,赛前先向学生讲解篮球规则,然后鼓励学生努力发挥个人能力并且加强团队合作以争取获得比赛胜利[3]。同时,要求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必须学会帮助、尊重同学,从而在竞争中培养良好的体育品德。
5开展示范讲解,规范体育技能
小学阶段的学生经常会由于体育技能不够规范,进而在体育活动中受到意外伤害。应该说,小学生身体正各于发育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具备规范的体育技能,才可以使学生学会在运动中保护自己,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鉴于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示范讲解的积极作用,在亲力亲为中引导学生通过模仿不断规范自身动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示范讲解时,还应科学选择示范位置,使班级学生均可以清楚看到教师的规范动作。例如,开展“立定跳远”技能教学时,教师应先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然后教师选择合理位置开展示范讲解,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在起跳的时候,脚跟微微抬起,双臂摆动,重复示范三次,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在学生自主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在学生队伍中进行穿梭,对出现错误动作的学生及时纠正和指导,进而使学生掌握规范的体育技能。
总之,核心素养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就需要思考体育教学思维、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然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使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隋显涛.浅谈核心素养下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注意事项[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1):157-158.
[2]罗川.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知识结构化教学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9):87-88.
[3]廖小毅.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J].青少年体育,2019(08):120-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