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玥
济南市七里山幼儿园 250000
摘要:京剧被称为国剧,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以京剧为主的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明珠。京剧脸谱、京剧唱腔、京剧表演五彩纷呈,精彩奇特,是具有民族性、夸张性的艺术。作为老师我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与育相辅相成,幼儿教育更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因此振兴京剧从娃娃抓起,让京剧这门高雅艺术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中,让更多的孩子们享受京剧、了解京剧、喜爱京剧,为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配制更广泛的土壤也为孩子们成立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一、“美”的启蒙,以何立意
自2012年开始在我自己的班级中开展了以京剧为切入点的美育教育活动。京剧艺术是形象思维高速发展的精品,他的古典写意手法令无数人陶醉其中,但大部分的儿童接触不到或很少接触京剧,所以他们就听不懂、看不懂京剧,对京剧知识了解甚少,从而就远离了京剧。因此让幼儿接触一点戏曲,欣赏经典片段,学唱简单的戏曲,制作京剧脸谱,能对不同的戏曲产生普遍的注意和兴趣,初步理解不同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能简单分辨几种戏曲的唱腔和表现形式,能演唱几段脍炙人口的戏曲片段,过一把京剧表演的瘾,培养幼儿对国粹的兴趣,感受中国戏曲艺术特殊的美,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热爱就成为了开着此活动的重点。
自开展京剧活动初期种各样的困惑,但作为老师我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与育相辅相成,幼儿教育更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因此振兴京剧从娃娃抓起,让京剧这门高雅艺术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中,让更多的孩子们享受京剧、了解京剧、喜爱京剧,为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配制更广泛的土壤也为孩子们成立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一、以周围环境为切入点,感受艺术之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了体现“让环境说话”、“让环境与幼儿互动”、“创设丰富的动态的环境”、“提供多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需要”等理念。通过创设墙饰、布置区域活动让幼儿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从京剧艺术欣赏的不同角度出发,在班上创设了“京剧艺术欣赏区”,将与京剧有关的剧照、漂亮的服饰、多彩的脸谱放在里面展示一引导幼儿感受其色彩的美;在表演区开办“京剧小舞台”,幼儿利用京剧服饰、头饰、道具演唱京剧片断,通过分区活动让幼儿进入进行表演,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舞台表演经验,激发幼儿的表演情趣——感受其表演形式的美;平时将幼儿图画的京剧人物、脸谱粘贴到教室墙上营造京剧的艺术的浓厚氛围,制作了q版京剧人物海报粘贴在教室走廊墙壁上,还发动幼儿及家长搜集有关京剧的物品(京剧脸谱的酒瓶、头饰等)放置于教室内供幼儿欣赏、了解,幼儿在家观看有关京剧的视频;带领幼儿走进京剧大舞台观看京剧演出,感受京剧真正的魅力。通过教师的专业引领使幼儿主动的参与活动,使儿童能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在融汇贯通中不断发展新的经验,激发儿童学习京剧的强烈欲望,并不断在舞台实践中表现京剧美、感受京剧美。这些“隐性”环境创设无形中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有效地将 环境创设的适宜性和参与性原则得以运用。
二、凸显课程特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通过近几年的时间对幼儿京剧艺术的研究我发现:对幼儿进行京剧艺术的启蒙教育必须提供一定的载体,选择适合幼儿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这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因此经过我们教师团队的认真筛选,针对幼儿阶段年龄特点选取书籍,我们利用小中大班三年一轮的时间共学习了《红灯记》、《苏三起解》、《卖水》等5个京剧选段、《说唱脸谱》等5首京歌、《振兴京剧从娃娃抓起》等3首京剧儿歌。
三、多重法则,感受童真童趣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各机能的发展是通过“工作”完成的,儿童的“工作”以自我实现与自我“完善”为目标。
通过对儿幼儿观察和研究,我们在开展京剧教学活动中制定并遵循了一些自然规律:
(一)独立法则
所谓独立就是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而独立做一些事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促进每一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是我们工作的基本理念。
京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讲究“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这四功五法,其表演中的形体动作、舞动动作都是比较夸张的,动作幅度也较大节奏明显。因此我们尝试让孩子们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的方式吸收、模仿和练习让幼儿自主学习。
(二)专心法则
幼儿教育分为五大领域,我们将京剧融汇到这五大领域中,通过幼儿动口、动手、动脑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激发幼儿学习京剧的热情,培养幼儿的专心、专注性,真正让其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1.健康领域
对京剧表演中形体动作、武打动作的模仿学习,在学习中增强体质、锻炼身体。
2.语言领域
让幼儿主动、积极参与,结合一些书籍我们将京剧剧目以故事的形式展示于幼儿,每个京剧故事都配有故事图片,每幅图片上都有相对应的简单的文字叙述,生动曲折的故事内容能够吸引幼儿了解京剧故事,在倾听、阅读、复述、交流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科学领域
根据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等适时的对幼儿进行一些科学教育,再次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2.社会领域
京剧故事与孩子们的生活时期较远,在学习京剧的同时,让幼儿了解相应的社会背景、人文风情、民俗民风等,感受不同的时代环境。
3.艺术领域
(1)美工活动
京剧脸谱造型丰富多彩,不同的颜色、造型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特征选择幼儿为京剧脸谱涂色,学画京剧脸谱,做泥工等再次感受京剧艺术魅力。万事开头难,起初孩子们画出的脸谱总是四不像,但是经过讲述人物故事、人物特点、学唱《说唱脸谱》逐渐的孩子们可以巧妙的画出红脸的关公、金色的猴王,捏出可爱的小花旦。
(2)音乐活动
京剧唱腔是京剧音乐的核心,通过学习简单的京剧唱段,丰富幼儿音乐欣赏力和表现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主题活动《京剧》中,我们借来了京剧表演用的服装、道具、脸谱让孩子欣赏,还和孩子一起欣赏了VCD里的京剧表演,学习京剧演员的动作,如将军步、甩袖、挥马鞭等,给了孩子一个整体的艺术感知。其中无论是脸谱夸张的色彩与造型,还是京剧音乐高昂的旋律,或是演员们有板有眼的动作,都强烈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时还带领家长和孩子们走进戏院,真切的聆听京剧艺术家们的演唱和表演,真实的感受京剧的唱腔、韵律。
(三)重复练习法则
蒙台梭利发现,儿童在其各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内,对于能够满足其内心需要的“工作”,都能专心致志的反复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学唱活动部分一般都要进行4-6个课时的学习,让幼儿在反复聆听、欣赏、模仿、学唱中享受这一丰富的精神大餐。
四、用京剧知识武装教师本身
《纲要》中指出:教师的作用应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并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作为幼儿的京剧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购置了不少京剧方面的书籍,不断丰富有关京剧的知识内容;参加京剧培训,请专业京剧演员予以指导加强自己基本功;带领幼儿参加京剧比赛丰富幼儿和教师本身有关京剧舞台表演方面的经验;平时认真备课,课后写反思,学期末写论文,不断充实教师自身对京剧的领悟。
卢梭在《爱弥尔》中提到:大自然希望儿童在长大之前就要像儿童一样。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营造一个学习京剧的氛围,让其从被动变主动,实现其价值??。教师的引领加上京剧自身独特的魅力,都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对京剧的兴趣,培养了幼儿对京剧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