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工作中如何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张世燕
[导读] 接受幼儿园教育的一般是处于3-6岁的学前儿童,
        张世燕  
        德化县城关幼儿园  362500
        接受幼儿园教育的一般是处于3-6岁的学前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虽然心理还不成熟,但他们的发展潜力大,可塑性强,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并且这种心理和人格素质一旦形成,后期很难进行改变。因此幼儿教育阶段是其人格塑造的基础时期,也是一个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开展幼儿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以后的人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根据幼儿园儿童的年龄特点,分析探索在幼儿阶段对其开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举措。
一、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儿童年龄特点
        处于幼儿教育阶段的儿童一般心理发展还非常不成熟,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都比较差,自主意识也较薄弱,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强,因此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要儿童抓住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这一关键时期,开展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为他们以后建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儿童将是本世纪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因此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会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他们是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希望,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由于目前我国文化和教育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忽视了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培养,因此一些负面词汇几乎成了这一代儿童的性格标签,例如,独立性不强,心理脆弱、自私任性、没有担当和缺乏创造力等等,甚至有的儿童还会形成多种行为和性格上的偏差,不光有孤僻、胆小畏惧等多种情绪障碍,还伴有多动和吸吮手指等不正常的行为,因此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德育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开展幼儿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对幼儿教育阶段的儿童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开展文明礼貌教育,对幼儿进行来说,首先教育他们遵守规则,遵守幼儿园和班级的规章,并根据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其次,树立他们文明的行为举止意识,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跑跳打闹,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遵守公共场所秩序,讲卫生,讲文明,有礼貌。
        (二)培养儿童的各种优良品质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儿童的优良品质,通过和幼儿园其他小朋友的相处,帮助他们去掉自身的自私自利的坏习惯,培养他们乐于助人,诚实谦让的良好品质,在同伴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帮助其克服困难;在和同学发生矛盾和争执时,不蛮横无理,能够主动承认错误或大度原谅他人;并且通过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防范意识,使之能够养成健康自信的心理,帮助他们快乐安全的成长。
        (三)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学生体贴和理解父母,尊敬老师,尊敬长辈。如利用一些传统节日送父母长辈一份小礼物,在三八节给每个女性长辈画一幅画,表达自己对她们的祝福,在九九重阳节自己动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每人制做一张贺卡,从小教育他们尊敬长辈。另外,鼓励和帮助他们了解父母和教师工作的辛苦和不易,在家能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关心和孝敬父母;在幼儿园听从教师的安排,积极主动参与各种集体活动,不给老师找麻烦,尊重教师的辛苦付出,同时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培养儿童积极乐观的心态
        目前阶段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无形中养成了他们自私霸道和孤僻的性格,通过幼儿园的教育,使学生通过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能够积极主动的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在集体活动中,掌握和别人交往的技巧,能够尊重和理解他人,养成一种健康开朗的积极心态。
        (五)增加儿童的社会体验
        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不光体现在他的人格修养上,需要谦逊待人,尊师敬老,热爱生活,还要有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有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勇于奉献的爱国情感。在这方面的教育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革命先辈的事迹,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使其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经过不屈不挠的奋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他们对爱国先烈的敬仰和崇敬的心情,使其能够继承和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们乐于为国奉献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萌芽。还可以在教育中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富饶的物产,使其领略到祖国的地大物博,产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另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国情和当地的风俗习惯,介绍一些当代先进人物事迹,使学生产生对先进人物的尊崇,激发民族责任感,从小树立乐于为国奉献的高尚品质。
        (六)提高儿童的道德水平
        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当前阶段教育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对儿童开展常识性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最基本道德和是非观念。比如,在植树节时,对他们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使其认识到绿色植被对维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从小树立爱好花草树木,不乱摘花的优良品质。还可以通过励志故事开展心理和德育教育,如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的故事,学习故事主人翁不屈服于残酷的命运,勇于挑战,通过自学钻研医学技能,并用其所学服务于有需要的人,最终成为了有理想,有文化、有能力的道德典范,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面对挑战的坚韧毅力。通过榜样的学习,使之能够有分辨美丑、真假、是非、善恶的基本能力。为日后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严重影响着学生日后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其人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基础阶段,幼儿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关键时期,对其开展相关教育,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的有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萍. 幼儿园班主任工作中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渗透[J]. 魅力中国, 2019(2).
        [2]赵冠爽. 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
        [3]田甜. 幼儿园教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观调查[D].  2019.
        [4]姚健儿. 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渗透[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6(5):70-70.
        [5]郭锦华. 幼儿园班主任工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渗透[J]. 小作家选刊, 2017, 000(029):228.
        [6]刘霞. 浅谈幼儿德育教育的渗透[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 000(046):18-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