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夷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十五中学 545000
摘要:初中体育课程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学生会因为不同的原因而导致运动损伤。个人的学习进度受到了影响,同时身体健康也受到了伤害。对此,在公共体育教育中,教师需要注重对运动损伤产生原因的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来采取有效的途径和策略,积极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
一、引言
运动损伤主要是指在体育教学训练以及运动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不同损伤。运动损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较明显,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健康都受到了限制。另外,如果较为严重,学生还会出现心理阴影。因此,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也受到了束缚。在对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及研究时,教师需要制定与之对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对运动损伤的控制及管理,确保体育教学任务的快速完成。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快乐学习生活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初中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教师的安全意识
教师需要始终坚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关注课程内容的革新,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明确这一重要目的,以前期的预防为主。在这一教学方针的贯彻指导之下,切实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另外,体育教师需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兢兢业业。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花样跳绳--车轮跳》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始终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避免擅自离开教学区。因为很多学生在缺乏管教时,会出现行为和思维上的偏差,最终导致运动损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安全气氛的营造,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积极传播安全知识,通过对气候环境的变化分析以及研究来进行有效的调整。冬天气温比较低,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差,肌肉非常容易僵硬。在设置运动活动以及安排运动量时,教师需要了解气候因素。夏天以短跑项目为主,冬天则主要以耐力训练为主,其中长跑比较合适。
(二)加强师生维权
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体育活动都有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只有了解运动损伤出现的原因,才能够加强前期的预防,进而有效的减少或者是避免运动损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技能培养、知识教育为重点。关注与运动损伤相关的规避要求以及策略,注重课外活动的指导以及监督。鼓励学生在安全的活动范围内高效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学校的体育活动。这一工作主要以师生的维权为主,如教师自己怎么维权,学生又该如何维权如何通过法律维权。因此,法律宣传和教育非常关键。对于学生维权,学校需要拓展学生体育伤害救济渠道,结合侵权责任法、社会保障及保险制度,构建三位一体的救济体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对于教师维权,学校需要筹建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第三方坚定结构,客观专业的界定事故责任,尽量避免公平责任泛化,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实现双方责任的准确界定。
(三)培养进行准备活动的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材制宜的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来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案,合理安排体育准备活动。一般性的准备活动需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明确专项准备活动的特殊性。关注体育运动中极有可能产生伤害的部位,注重前期准备活动的调整。比如在讲解初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田径课件》时,教师需要确保学生能够做好准备活动,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以及与教材相对应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规范学生的上课纪律,确保课前准备活动的大力落实。另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树立也非常关键。
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以及自控能力较差,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对此,教师需要注重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工作的增强。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自控能力有待提升。教师需要着重加大对这一板块的教育力度,分析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关键原因,帮助学生主动落实好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根据实际体育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各类风险,将个别练习和统一练习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保护方法以及预防设措施,更好的解决目前的教学问题。
另外,在讲解不同的动作示范时,教师需要做到准确生动。合理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简单限制以及引导。尽量避免学生处于危险区,关注对学生常见损伤的分析及研究,鼓励学生在安全的距离内进行活动,这一点能够有效确保体育教学活动的高效性和针对性。
三、初中体育课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首先,不管是学生个人还是教师都没有重视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没有在思想上引起关注。教师会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但是对运动创伤的预防内容理解还不够全面,出现了麻痹大意以及认知不全面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课前准备工作直接被忽略。准备活动不够充分,有的教师直接跳过这个环节。因此,难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学生的关节还不够灵活。无法实现肌肉的有效舒展,在参与各类活动时出现了动作不协调的问题,进而导致运动损伤。在产生运动损伤后,教师没有认真分析原因并积累经验教训,最终导致同一个伤害事故反复的产生。
其次,学生自我防护意识较差,这一点是运动损伤出现的重要原因。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还不够灵活,个人的身体素质水平有待提升。往往没有休息好,或者是在出现伤病之后没有痊愈就参与体育活动。个人的肌肉力量比较疲劳,身体协调性较差。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直接让学生参与一些难度较高的动作训练活动,出现了剧烈运动的问题。因此,肌肉损伤以及运动损伤等问题频频产生,
再次,学生在参与各类体育活动时违反了规则。出现了动作粗野、互相逗乐的问题,没有根据比赛规则来与同行和朋友进行交流。有的学生甚至故意犯规,在足球运动和篮球运动中这一行为比较常见,导致各类运动损伤持续产生。还有一点则在于学生的衣着不得当,没有根据准备活动的运动幅度来着便装。这一点使得学生出现的客观上的负面影响,有的学生所穿的鞋子不适合参加运动。运动的幅度范围较小,鞋子缺乏减震性,难以有效的缓解和吸收反作用力。
(二)客观原因
首先,学校目前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设施不符合体育教学和卫生的标准。比如在跳高时,沙坑内有杂物或者是坑沿过高,沙坑比较硬。最终使得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大部分的运动损伤主要以下肢踝关节为主。还有一点则在天气不适合开展体育活动,教师没有对这一客观的天气影响进行分析。在冬天或者是温度比较低的室外,学生的肌肉协调性较差,肌肉韧带的弹性不足。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动作失调,最终导致个人产生运动损伤。另外,如果室外的亮度不高,光线不够充分。学生的视力也会受此影响,进而间接导致运动损伤。
四、结语
综合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是客观存在。产生原因非常的复杂,涉及体育活动的方方面面。教师需要了解运动损伤产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析保健知识以及预防措施的学习以及讲授要求。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甘志平.中职课外体育活动中常见运动损伤及应对策略分析[J].职业,2020,No.546(08):97-98.
[2]薛越灵.小学体育课程中轮滑运动学习的损伤分析和预防对策[J].农家参谋,2020,No.642(01):21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