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策略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易情情
[导读]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互动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特点和应用措施。
        易情情
        温州市双屿小学,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陶冶情操、提升艺术修养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很多小学都没有对音乐课程形成足够的价值认同,现有的教学方式也难以体现音乐教学的价值。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互动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特点和应用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互动教学;应用
【引言】互动教学策略主张在音乐课堂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创造一定的音乐课堂情境,通过互动的方式使得教师和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在互动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能够大大提升。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虽然是必须课程,但是因为教学重点、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小学并没有足够重视音乐教学的意义。这就导致小学音乐教学存在普遍的处境尴尬、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随着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理念的不断提起,小学音乐教学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互动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张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来提升学生的体验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一、互动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特点
(一)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互动教学策略的心理学依据是构建主义理论,即人的认知过程并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个体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顺应、同化等来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根据这一理论,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化的环境,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借助感官刺激来形成对音乐的印象或记忆。同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相比,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有了一个对音乐重新加工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构建自身的音乐认知体系。
(二)聚焦整体音乐认知水平的提升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在互动的过程中个体会不断更新对事物的认知和反应,并在这一过程中确定事物对个体的意义。互动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具体表现为不同教学情境下的师生互动和交流。在不同的音乐教学情境中,学生会根据互动对象以及音乐情境的变化来做出不同的反应,并在这一过程中明确音乐的意义与价值。互动教学理论强调音乐情境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思维活动的影响,有效的互动能够促进学生整体音乐认知水平的提升。
二、互动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提升音乐欣赏的体验感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环节,提升音乐欣赏的体验感,能够更好地激发欣赏的情感共鸣。[1]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表演、角色扮演、舞蹈编排等形式来增加互动,使得教学活动更加充实丰富。以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蜗牛和黄鹂鸟的角色,学生对这种活动往往比较有积极性,这样就能更好地将音乐氛围带到课堂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切身体验。音乐作品往往是创作者情感的体现,互动教学的方式就是通过具体的情景来提升音乐的体验感,帮助学生更好地触达音乐背后的真情实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普及音乐的背后故事和创作背景,提升音乐教学的深度,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善于运用音乐游戏教学
        音乐游戏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在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方面,音乐游戏的作用尤其显著。音乐基础知识主要是指音调、节奏、音速、调式等比较抽象的音乐要素,对于入门阶段的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音乐游戏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将教学同游戏融合起来,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述高音低音时,可以选择不同身高的学生按照do re mi fa so的顺序排列,给学生给直观的感受。在讲述音的强弱区别时,也可以结合一些肢体游戏,比如教师用不同的力度敲鼓,让学生听到强音时起立,听到弱音时蹲下等等,借助这种肢体活动能够让学生形成更深刻的印象。
        音乐游戏是一种有效的课堂互动方式,参与游戏能够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潜移默化地对音乐做出反应和记忆。在设置音乐游戏时,教师也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是要保证游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要体现一定的竞争性,小组之间的竞争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加深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三是要合理控制游戏的难度,音乐游戏毕竟是要服务于教学目的的,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不能太过复杂,否则不仅无法取得理想的互动效果,反而会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设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给学生更加直观清晰的音乐感受。在学习新歌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基调,熟悉歌曲的旋律,然后分段进行跟唱。教师根据学生的跟唱情况来找出不足之处,对重难点进行指导,再通过器乐伴奏来强化练习,这样能够提高师生互动的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借助图谱、视频等其他形式来辅助音乐教学,通过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来引出音乐片段,介绍这段音乐的内容和创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能将音乐教学只停留在单纯的音乐介绍方面。借助多媒体能够使音乐教学的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给师生互动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教师也有了更多的音乐素材来拓宽学生的音乐欣赏范围,延伸音乐的触觉。
(四)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注意从学生现有的音乐认知水平出发,合理规划音乐理论知识教学的内容和难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课堂互动方式。一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理解能力也比较差,音乐教学主要集中在音的高低、强弱和声音的长短等简单的概念上。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借助儿歌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对于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比较强,但是在课堂上的配合度会下降,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个阶段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多播放一些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结合他们喜欢的音乐来讲述抽象的乐理知识。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能够避免教师与学生的脱节,让学生逐步构建起对音乐结构的整体认知。

【参考文献】
[1]冉启菊.关于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探索[J].重庆与世界,2018(14):78-79.
[2]郑蓓仪.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J].黄河之声,2019(03):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