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妍
日照市五莲县实验小学 山东省日照市 276800
摘要:小学音乐欣赏课需要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感受能力为目标。关注欣赏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要求,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工作。合理规划课程设置,了解音乐欣赏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差异和共同之处,充分体现课程的自由性以及吸引力。其中,多元教育教学方法的结合和活学活用最为关键。这一点能够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音乐欣赏课的乐趣和价值,进而逐步的表达个人的真实想法。个人的音乐欣赏能力以及领悟能力也会得到明显的锻炼和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
一、引言
小学音乐欣赏课主要以音乐作品为基础,通过不同感官的刺激来帮助学生主动完成不同的动态审美活动,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身临其境感知音乐作品的环境和创作思想,促进积极情感的有效传播。小学阶段学生的社会经验较少,认知能力有待培养。其中音乐欣赏课的分析及研究势在必行。教师需要主动利用现有的音响设备以及音乐教室,通过安排具体的学习场所来为音乐欣赏课的稳定落实提供更多的外部环境以及条件。确保音乐欣赏课的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发展学生的审美情绪和音乐审美能力。
二、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现状
(一)还未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欣赏课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领悟和学习,因此情境教学法不容忽略。但是,教师对这一教学法的应用要求了解比较片面,还未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出现了许多负面的学习情绪,无法将个人的主观情感融入其中。因此,对音乐欣赏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另外师生之间的互动的交流频率比较低,教师缺乏导入新课的契机。很少有学生能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主动的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没有利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教学工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活动。难以体现教学情境的直观性以及生动性,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和把控能力相对较差。
(二)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
音乐欣赏课十分注重学生的抽象分析以及研究,教师需要抓住这门课程的抽象艺术性。以直观画面的展示为依据,然后辅助相关的文字说明。但是很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足,正处于个人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没有根据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制作与之对应的课件,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大打折扣。很少有学生能够在教师规定的时间范围之内,主动感知不同的音乐作品。个人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速度极慢。另外,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体态律动要求,利用学生的音乐学习本能来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自主参与整个音乐欣赏活动环节。
三、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情境教学法是音乐欣赏课得以改革的核心,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教师需要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情境,主动传递音乐作品中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自主欣赏的兴趣及意愿,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积极向上的正面情绪。其中情境对学生的吸引力与教师的精力投入非常重要,教师需要关注欣赏情境的合理创设。
了解真情实感的投入以及分析,全面调动学生的情绪以及学习兴趣。有效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的自主欣赏,最终的教育教学效果出乎意料。教师需要以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依据,创新课前导入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观看不同的欣赏视频,鼓励学生分析个人的主观印象。在师生互动和交流中,整个课堂变得更加形象和以及生动。另外学生思维存在许多的直观性以及生动性,教师则可以利用直观的图片来契合学生的天性。关注学生对图片画面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主动进入不同的音乐情境中感知作品之中的情感。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欣赏兴趣的激发,教育教学效果也水涨船高。教师需要营造轻松自如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猜想和大胆论证。尽量避免直接提出最终的答案,通过简单的图片展示丰富音乐欣赏课的活动内容及形式。为学生指明具体的欣赏方向,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欣赏作品中的真情实感。
(二)创新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
首先,教师需要注重视觉与听觉之间的有机结合。关注音乐欣赏这门抽象艺术对学生的感知要求,将文字说明与直观画面的展示相结合。丰富表现内容及形式,鼓励学生用心感受,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音乐欣赏课《忆江南》时,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之间的转换非常关键,教师需要了解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相关要求。注重听觉与视觉之间的有机融合,全面展示歌曲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更好的利用现代多媒体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整个视听环境之中。深入感知不同作品的主旋律,个人的情感也会变得更加的丰富。其次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体态律动,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本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用心感受、用心领悟。
(三)问题引领,让学生领悟内涵
传统音乐欣赏教学只关注教师的讲解以及情境的设置,教师在背景分析以及情境创设上所投入的时间较多。这一点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也会逐步产生厌烦的情绪,个人的参与机会较少。对此,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法,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以及互动频率。在师生交流及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彼得与狼》时,教师可以播放学生比较喜欢的音乐作品,通过简单的对比及分析来让学生对作品之中表达的情感进行剖析。很多学生会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话题进行分析以及探讨,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及培养。很多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音乐欣赏课的乐趣。另外,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作品之中的思想情感要素,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不同作品之中的核心思想,这一点对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举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确保学生能够全心投入。教师还需要注重多个感官的刺激以及引导,营造良好的视听氛围及环境,关注学生对作品主旋律的分析以及感知。
四、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快速深化及推进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学也需要注重及时的调整以及创新。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及效果,其中不同教育教学元素的利用能够为音乐欣赏课增添更多的生机及活力。教师需要关注对音乐作品的魅力分析以及学生的兴趣调动,规范学生音乐欣赏的行为习惯。采取潜移默化以及循序渐进的形式来逐步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为学生的音乐学习以及自主感知提供更多依据,确保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欣赏经验。
参考文献
[1]曹雅玢.关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与分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00(008):P.52-52.
[2]李琳.关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与分析[J].华夏教师,2019,000(02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