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卉
上海市浦东新区龚路中心小学 同济大学教育管理系硕士研究生
【初步设想】
牛津英语教材的故事中蕴涵着丰富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意识的素材,从中挖掘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如何以故事为载体,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每个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教案、组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牛津英语2BModule 3的主题是Things around us,分设The four seasons, Rule, My clothes三个主题展开教学活动。本课的教材内容为牛津英语2B课本Module 3 Unit 3的第三课时My clothes。本堂课的课题为“My clothes”,重点教授trousers, sweater, shirt, coat四个单词以及I have...的句型。教材本身并不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为了让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好学生的质疑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Giant’s new clothes的故事。并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交际法为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运用多媒体声、色、形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活动情境,交际的空间,诱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初次实践】
一、Pre-task preparation(准备阶段)巧妙导入,诱发兴趣
1. Review the chant.
(说明:通过复习1BM3U3相关儿歌,为新授内容做铺垫。)
2. Elicit the topic.
(说明:通过步骤一复习一年级学习的儿歌,以谜语的形式导出新知内容,引出本课的主角,激发学生兴趣。)
二、While-task procedure(新授阶段)趣展多练,增添兴趣
(1).The key pattern: I have …
(说明:出示本课主角Giant,根据Giant身上所有的物品来操练I have…这个句型。导入故事教学,认识故事中的主人公,并为下面要学习的衣物类单词打下埋伏。)
(2).To learn: coat
(说明:在语境中,学习本课核心词汇:coat,通过儿歌加以巩固。)
(3)To learn: shirt
(说明:在语境中,理解并学习核心词汇:shirt;并通过儿歌、说一说、演一演来加以巩固。)
(4)To learn: trousers
(说明:感知文本内容,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5)To know the reasons
(说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对故事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三、Post-task activities(巩固阶段)整合内容,巩固知识
(1).To learn: sweater
1. A letter from the small animal
2. Emotion education
(说明:通过文本的再现和不断的递进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能力。情感教育,让学生们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透视“浪费”】
对于在二(9)班的“初次实践”,有以下地方值得深入思考:
1.在Pre-task preparation的Say a chant<I like the food>环节,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复习旧知从而引出新知。虽然这首儿歌的节奏和内容都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顺利。部分学生忘记了单词是怎么读的,还把chant的节奏读得乱七八糟,更有部分学生根本跟不上,所以并没有达到我想要预期的效果,应当加以修正。
2.在While-task procedure几个环节中,我把巨人的衣服变成了其他小动物所需要的东西,虽然PPT做的精美,但是我发现必须通过我讲完英文,然后把中文意思再讲一遍,大部分学生才明白了故事内容。我自己感觉在这里不仅显得有点啰嗦,而且也没有达到激发学生自己动脑创新的目的,这里要作一下调整。
3.最后环节复习巩固形式大于内容。这个环节我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仅对单词的音形意掌握,更能让学生灵活使用这些单词。实施下来,我发现学生对我这样小组合作的形式看似很感兴趣,其实深究,只有少部分尖子生能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而那些学困生,只能跟在他们后面,没有实质性操练。
【改进实践】
针对初次实践中的浪费现象,在本人执教的二(10)班中进行了再一次的教学实践。
修改一:1.Play a game: Look and match
2.Say a rhyme
3.Make a new rhyme
(修改说明:首先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轻松的复习了一下所学过的衣物图片和单词配对。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兴趣很高,单词读得很准。接着通过单词的串联换了呈现了一首儿歌,我为学生先做示范,对儿歌中一些难点加以强调,并解释难懂的地方,再让学生跟着我一段一段地跟读,随后让他们整体朗读。最后让学生用所复习的单词和句型自己编儿歌,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独立创新思维,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下铺垫。)
修改二:Flash的插入
修改说明:我发现学生其实能看懂所示图片的意思,但是并不一定能理解所示图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因为图片是静止的。所以我把它们改成了简单的flash,如巨人的衬衫变成了闪闪发亮的新书包送给了小兔子,这样就一目了然,为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埋下了伏笔。配合图文,学生一样能够理解该场景所要表达的意思,节约了课堂时间。)
修改三:“优等生”帮“学困生“,任务更具体化
修改说明:复习与提升整个环节,形式还是采取小组学习,但是任务更加具体化。要求组员必须会一个单词,有组长带动组员。这样结对的方式,好生带动学困生,既节省了时间,效果也还不错。
【反思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我首先考虑的不是怎么教学生,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供独立思维的机会、空间,让学生去说,去学习,去表现自我,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本案例中,我作了一些尝试:
1、设置交流话题,激发创新思维
目前上海的许多中小学都聘请了外籍教师,而可供他们教学的教材却大大缺乏。因此,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不照本宣读,课堂教学以交际为主,而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不失为一个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有计划地尝试提出学生感兴趣,有言可说的话题。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和碰撞的场所,为他们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发言欲和求知欲。学生好表现自我,乐于展现自我的能力,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
2、鼓励学生质疑,发展创新思维
英语由于受语言的限制,学生的提问不可能像语文一样有深度、发人深省。但英语具有交际性的功能,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我对于学生的提问从不分高低,只有好、精彩的表扬。不在乎质量,只求数量,对于学生的种种奇思怪想,从不批评指责。在本课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在做过充分的设梯后,利用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教材里的现成材料大胆地提问,及时的表扬,逐步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处。此外,教学中,我始终与学生的距离,尽量地靠近他们,近距离的接触、丰富的表情和及时的赞誉为学生创设了轻松、幽默的交际氛围,消除了他们的紧张,学生想说、敢说、敢问。多媒体课件的巧妙设计和恰当使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视听内容和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使他们个个兴趣盎然,全神贯注,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