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中国文化融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陈焕焯
[导读] 长期以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注重英语语言文化和英语运用技能的教学,却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
        陈焕焯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广州市增城区 511370
        【摘 要】 长期以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注重英语语言文化和英语运用技能的教学,却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以至于西方文化在中国广受欢迎,大为推崇;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在慢慢地被挤压,被边沿化。甚至形成了在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的学生们更加了解并热爱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应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中。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国文化;文化融入;文化失语
        中图分类号:H030        文件标识码:A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to English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a long time,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the use of English language, without the blend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Western culture being widely accepted and admired in China, the statu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slowly being squeezed and marginalized. It has even led to the phenomenon of Chinese cultural aphasia in English teaching. In order to enhance and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o build up cultural and national confidence among the Chinese students, English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infus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ir teaching so as to help the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and love the splendi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 Key words 】 English teaching;Chinese culture;Cultural integration;Cultural aphasia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在跨文化交流中,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了解西方文化,更要能用英语恰当地介绍和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使外国人更了解中国,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
1.中国文化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失语现象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进了中国。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刻,甚至让中国传统文化慢慢地被挤压,被边沿化。而且目前大多数在任英语教师是改革开放后培养出来的,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大部分在学习英语知识过程中不太注重中国文化的学习。此外,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一直格外重视英语,在各级各类考试中英语是必考科目。应试教育使得学生既现实又功利,不想花时间和压力也没兴趣去了解中国文化,加之各种商业文化活动和广告利用西方文化来促销,强化了西方文化的植入。从小学到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涉及极少。教师在英语测试中也很少将中国文化沟通能力设为测试的内容,课堂中也很少补充中国文化知识。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读物很稀少,学生也很有机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十年下来,就造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普遍严重失语的现象。
2.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一直以来更注重英语语言知识教学和西方文化的导入,却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以至于在不少情景下,有及少数国人过分崇洋媚外,总认为西方文化优于中国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的核心,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发展最为重要的软实力。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尤其近几年更是如此。习近平同志曾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因此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被上升到民族精神层面的高度,成为党和国家文化政策的导向。因此,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让未来的高素质人才了解它的价值,并担负起传承和发展它的使命。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积极主动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们丰富了自己的中国传统文化,更让同学们热爱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3、让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
        西方语言学家克拉姆契曾说:“在熟知本族语文化、习得目的语和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基础上能有效地在几种语言与文化之间融会贯通是综合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5]56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是实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的有效措施。只有当学生们在熟知中国文化,又熟练掌握英语并熟悉西方文化的同时,才能有效地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的学生们更加了解并热爱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主动认真学习和传承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重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从教师自身素养提升、英语教材编写、英语课堂教学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英语教师应提升自身中国文化素养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进行英语语言知识和运用技能的教学,还包括传授学生们中国文化。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自身应该具备较高的汉语文化知识水平和汉语文化素养以及汉语语言表达的能力。因此,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现代英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英汉语言功底,更要有丰富的中西方文化知识。作为一名高职高专英语教师,不仅要教授英语语言知识和传播英美文化,更要在英语教学中突出中国传统文化。我国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在就读大学期间,多年的英语专业学习就以英语国家语言与文化为目标,忽略了对汉语文化的深入学习与钻研,他们当中很多人汉语文化水平与素养都有待提升。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形势要求下,教师在学习了解目的语语言文化的过程中,要重视全面系统地学习研究本族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汉语文化素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树立用英语表达汉语文化的意识,避免形成“只知圣诞,不知端午”的崇洋媚外心理。 通过用西方语言来呈现中国文化的方式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汉语言和汉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汉语文化素养,增强自身中西文化方面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高职英语教学水平。
3.2 英语教材要贯穿中国文化内容
        高职高专英语的主要教学内容源于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托,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重构必须以改革教材为基础。根据新时期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求,合理调整教学大纲,在引进国外原版语言和文化材料、展现原汁原味的英语国家语用特色与文化概况的教材内容的同时,更应大量选取将汉语文化融入听说读写译等学习环节的英文教材,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用英语语言表达的汉语文化。通过使用这类英语教材,学生既积累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又能自如流利地运用英语表达汉语文化,增强其展现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驾驭英语语言的自信心。
        在英语教材中融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这些中国节日历史渊源、传统风俗、具体庆祝活动等,可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春节(Chinese New Year/Spring Festival)、灯笼(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端午(龙舟)节(Dragon-boat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Moon Cake Festival)。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进行对比和比较。在中西方节日的对比和比较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好地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
        由于地域、历史、认知方式、思维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外文化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造就了许许多多令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文化成果。汉语中的许多成语、谚语及格言都闪烁着千百年来人民的智慧。如果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中能恰当融入一些中国成语、谚语及格言,同时让学生们去发现与汉语对等的英语成语、谚语及格言,或把中文译成英语。这样既能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英文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例如,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爱屋及乌, Love me, love my dog;一石双鸟,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又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History,if not forgotten,can serve as a guide for the future,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将更为许多外国人所接受。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文化,这就更迫切地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积极地融入中国文化。
3.3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要诠释中国文化内涵
        语言是文化之载体,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目的语五项基本技能,更应该让他们懂得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同等重要。所以,教师应在听说读写译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创设真实课堂跨文化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多视角思考,分析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现象,对中西文化的异同形成比较意识。中国文化源于中国社会各阶级多方面的诸多本土因素,如中国人儒雅谦让的特征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植根于中国家庭与社会文化;西方文化则更多体现自我主义、崇尚激进冒险的性格特征。举个简单的例子,Dragon(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图腾,中国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文化符号,代表尊贵和吉祥。古代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而西方文化语境中的龙是恶魔的象征,代表着恐怖与邪恶。由此可见,在高职高专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发掘中西文化素材,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和了解中西文化尤其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增强文化自信,锻炼提高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有关中国文化的高质量英语读本,比如:《诗经》、《史记》;蜚声海内外的唐诗宋词;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英文译本中的优秀篇章、当代优秀文学作品中的英译本等。学校可编写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系列英语教材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辅助教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兴趣,增强其对外文化交流意识和英语交际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3.4 采取中西文化对比和比较等多种方式学习。
        要想将文化教学寓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习得相关文化,就要培养文化意识。要想将中国传统文化寓于英语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语言材料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学生解释英美文化和汉文化之间是存在着不少差异,却又各有特色。如在称呼、待客、节日文化、餐饮文化,婚庆礼仪、丧葬习俗等许多方面,教师应该比较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实际交际中学以致用。教师应该在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现象的同时分析其内在联系和内在原因,使学生看到二者差异的本质。这样学生对两种文化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就会明白人类的文化需要求同存异,互相理解、互相尊重,避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同时,教师也需要通过古今比较,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如:中国的清明节,传统的祭拜和现今提倡的环保祭拜是有很大不同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学生可以以个人演讲、角色演练、辩论赛、观后感等等方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3.5 倡导学习者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学习文化
        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是密切相关的。美国语言学家Lado(1957)指出:“不能很好地掌握文化背景的话,语言是学不好的。”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出现,中西文化交流也日益广泛并显示出重要性。为了学习者能有效地掌握英语,文化教学必不可少。要大力提倡多元文化主义,在多元文化环境下,使目的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相得益彰。文化教学对语言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平等地进行跨文化交流,需要多方面的文化训练。在多元文化环境下,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不能走向极端,不能只强调西方文化学习,而让学生们对自己国家的文化缺乏了解,必须加强大学生们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
        总之,通过教学,让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提升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应当肩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在通过学习英语和西方文化的同时,应该熟悉中国文化。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必须清楚地看到,大学生汉语文化缺失的现象已经变得日趋严重,负面影响也与日俱增。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重视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平衡,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材要贯穿汉语文化内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诠释中国文化内涵,这不仅符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世界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从丛. 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 [N]. 光明日报 ,2000-10-19.
[2] 黄和斌等.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M]. 南京 : 译林出版 社 ,2001.
[3] 陈晓靖.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传输的双向性——谈“中国文化失语现象”[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4).
[4] 马冬虹. 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 [D]. 上海 :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5]Claire Kramsch.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 李成.中国文化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缺失原因分析与重建策略[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