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增荣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第六中学 福建省泉州市 362400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广泛深入渗透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能够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尤其是对于内容相对比较枯燥的思想政治课更是带来了希望和生机。新课程教学观强调开放和生成,强调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机制。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发展良好个性的空间,使学生在标准化中有变化,在规范中有自由,一致中有特色,统一中含个性。
一、创设情景,以情育情,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案例的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动性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维护消费者权益》时,我们先放一段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关于北京一些市民长假旅游被骗的影视,再用图例演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了维权的途径。
???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因此,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讲授九年级第三课“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我用网络下载“辉煌中国五年”视频,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厉害了,我的国!”声音与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让学生讨论,并发表看法。通过活动就达到了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的效果,达到了用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采用开放教学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介入政治课教学,以其声色俱备的特点,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将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以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内在驱动力,?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开辟了新道路。
思想政治课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而传统教学中有限的教学手段使我们只能有限地开展情感的教育。然而,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为我们开辟了情感教育的新道路。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以录像、画面、独白、音乐多方式展开教学,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受到教育,从而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比如在讲授九年级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时,我向学生提出了问题:如果公民违反了法律,那将会有什么后果?播放一段关于司法机关将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极具教育意义的录像及一段独白,进而说明违法犯罪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更进一说明青少年学生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得到深刻的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实现情感的升华。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多媒体开展爱国情操,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等一系列情感教育,可以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为情感教育开辟了新道路。
成功教学实践表明,一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政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学,其知识只有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展现、情绪的感染,去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励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捍卫真理时,才谈得上转变为学生的信念。而只有当知识转变为学生的信念时,才谈得上道德教育。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三、运用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促进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传统教学的课堂是教师的“独角戏”,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要“独揽天下”,没有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没有让学生有创新的机会,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现在我们把它叫做“说教式”、“灌输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教育手段应用到政治课教学中,能够起到变抽象为形象,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和容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电脑多媒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在讲述九年级“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时,先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片《神州吟》第四集《漫长的跑道》片段,使学生看到了68年来的中国成就;然后看第五集《不平衡的舞台》片段,使学生看到了广大山区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状况。在学生看完录像的基础上,我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设置问题,与学生互动交流。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使学生始终处于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学习兴趣浓,精神面貌好,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发展,教师的教学媒体也必须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媒体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的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传递信息,教学内容可以由间接变为直接,由抽象变为具体,由深奥变为浅显。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实际情境下学习,直观的画面,逼真的情境,语言、文字的巧妙结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大胆的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事件和表象,从而实现学生认知的升华。
曾有人把学生的心田比作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播下思想、行为的种子, 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思品课如同一颗种子, 通过传授道德认识, 激发道德情感, 训练道德行为, 使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观念, 初步养成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随着课堂活动的不断延伸,活动的内容,课堂教育的主题,渐渐走进学生的心灵。此时此刻,讲台属于学生,电脑属于学生,交流属于学生,收获当然也属于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弥补了时间上空间上的不足,实施和优化了另类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带着正确的对生活理念、规则的感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践行和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