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陈佩琼
[导读] 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有更强的综合性,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有较为深刻的影响。
        陈佩琼
        福建省安溪第十二中学362412
        摘要: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有更强的综合性,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有较为深刻的影响。但是从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都只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这远远达不到新课改对其教学的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内在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类活动时,必须要有一些教材之外的资料进行辅助,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在众多课外资料中乡土文化资源更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促使教学更高效的开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将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运用到实际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教学目标,这对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初中历史;运用;教学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最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与实际生活相脱轨,不仅降低了历史内容的灵气和“接地气”,导致学生产生“历史知识无用”这种错误的偏差,还违背了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重视对学生家乡情怀的培养,让学生拥有热爱家乡的情感,促使学生形成报效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加深学生对当地文化和民族风情的认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就有非常明显的运用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促使初中历史教学更好的完成教育使命。
        一、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在社会飞速发展与进步的时代,传统的课程教学很难满足现代学生的需要,难以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脱节,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从而很难体现出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而将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有效的运用到之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熟悉感和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内容,能有效的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由此可见,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对初中历史教学非常重要,对教学的效率以及学习效率都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同时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历史人物和民族习惯,不但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面,还能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内容,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乡土历史文化的合理运用,能够让学生将身边熟悉的事物、人物等内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更好学习教材内容是,得到知识的补充,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内容,有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从而体现出历史教学的价值。
        二、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的基本方针,想要将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有效的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初中历史的要求是首要条件。只有在充分认识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之上,教师才能明确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促使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利用价值。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是要传递给学生历史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通过对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运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事物,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情、性格特征,选择合理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探究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历史知识和内容,同时得到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等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挖掘更多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
        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也难以,能够是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亲切、形象化,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教师教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的“小历史”,并将其与“大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以此实现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运用,促使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例如,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科学技术成就》这一课,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更加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话题讨论进行新课导入,让学生讨论在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后,中国都发生了哪些令人骄傲的事情?该环节的设计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话题产生浓烈的探讨兴趣,促使教学氛围得到有效烘托,为揭晓了的教学做铺垫。然后,在讲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的内容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当地以前的水稻种植情况,实现乡土历史文化的渗透,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当地以前农作的艰辛,能够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杂交水稻技术给人民生活的改善,有助于学生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产生强烈的崇拜感,从而调动起学生的自豪感,以及浓厚的爱国情怀。
        (三)开设有关乡土文化资源的阅读课
        根据教学需要合理的开展乡土文化资源阅读课,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历史资源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的文化底蕴得到增长,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乡土文化,增强学生对乡土的情感,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乡土的自豪感,使学生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怀,从而感悟到人的价值和生命存在的根基,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精神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引入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促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精神世界的满足。例如,教师在教学《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相应的史料,让学生对改革前人们衣食住行的现状有更深的体会,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轨迹,培养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珍惜之情,进一步感受祖国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总之,乡土历史文化资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乡土历史文化资料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教学思想,采用多种途径将乡土历史文化资料融入到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对故乡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对家乡的热爱的情怀,进一步实现爱国情怀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茅志明. 浅谈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科技风,2014(15):186-187.
[2]侯锦才. 初中历史教学中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实践[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1):138-139.
[3]谢而馥. 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智库时代,2019(11):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