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的低段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倪中芬
[导读] 现代学校教育诞生以来,课堂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的,使课堂教学大多停留在低阶思维水平上。
        倪中芬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市元培小学    312000                                        
        摘要:现代学校教育诞生以来,课堂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的,使课堂教学大多停留在低阶思维水平上。只有将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活动共同构成多样化,由低到高的层层递进式的课堂核心活动群,才能实现在发展学生低阶思维的同时,推动其高阶思维的发展,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阶思维  课堂有效性   

        高阶思维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只有把教师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通过不断的自我建构,深度学习才会发生,高阶思维才能出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教学策略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开展建构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练习的功能也应与之相匹配,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在练习中得到不断的发展。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设计呢?
        1、结合情景设计习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学生的学习应脱离枯燥的纯数学的没有任何情境的学习。应该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之中去。 如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模拟了超市购物、运动会等许多生活情景。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情境中,能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
        【案例1】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后,创设了这样一个场景:在各学习小组的桌面上分别摆了许多的学习用品(标有单价),四人小组活动,每小组设两名售货员,其余均为顾客,然后进行购物模拟实践活动。活动开始后,同学们很快的就进入了各自的角色,而且积极性非常的高。
        【分析】这是一个极具真实的情景,极大的题号学生的学习兴趣,都积极的投入到购物当中。卖(买)了什么?多少钱?应找出(回)多少钱?都能比较迅速、准确的得到结果。有理由相信,通过此环节,学生以后在生活实际中也会独自进行购物了。当然,解决书本上的题目更应没有问题了。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知识,又让学生得到了实践,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习题的内容要活。
        有趣的练习,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高阶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应尽可能地选择生动活泼的习题,让学生感到数学魅力无穷。题型上,可以补充、匹配、补缺、画图等,习题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灵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高阶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更能发展其高阶思维。
        【案例2】我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巩固练习时,设计了一个给大树看病的一个题目。

有23+8=21、54+2=66、5+47=97、59+2=61。题目一出来我们的孩子都积极参与回答分析。
        【分析】这四个算式包含了这节课里面的大部分的易错题,让孩子自己分析判断错误以及正确。只有这样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孩子们才会懂得相同数位相加,该进位的进位,不该进位的不能乱进位,而且在讲这个题目之前,出现一题25+6,有同学就是直接说是85,下面的同学立马就陆续地出现反对的声音,理由是因为6是在个位上的,而该同学却把它当成60了,所以在讲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是让这个同学来回答5+47=97,他自己都不好意思的说这个题目就是刚才他错的同种类型。抓住恰当的时机,让孩子主动发现错误,提出正解,相信这样的习题多练习肯定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更是通过满足孩子当小老师的形式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习题的形式要多样。
        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采取相互竞赛,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例如,学习完利息这一知识后,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作业:调查目前银行利息情况并做专题小报告、帮助家长拟订一份储蓄计划、学习填写存单、计算利息税等。如此丰富的作业,一定有合适各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学生的思维也一定会得到不同的发展。
        【案例3】学校潘老师在教学“千米的认识”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具体、生动的概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带好米尺和卷尺,来到学校的操场上,分别量出1米、10米、100米的长度,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不同的长度(重点在100米),再问学生1千米的长度有多长(学生回答:10个100米那么长)?并让学生感受,问学生从校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你走1千米要几分钟?你还有其它办法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操场一圈是200米,同学说我只要绕操场5圈就可以知道了呀)。
        【分析】通过让学生到操场上量、测、算、估的方法,使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求知识,并有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是扎实有效的。
        4、习题要少而精。
        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那么,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抓住有代表性的习题来练。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高阶思维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实践证明,练习的份量多并不能很好的发展孩子的思维。反之,练习份量少些,完成作业的时间充裕,学生作业才能做到认真、仔细、工整、准确规范。
【案例4】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这节课时,出示最后一个题目是
54-( )=4<  >  ,想一想;( )里能填几?算一算:<  >里该填几?
【分析】这个题目一出来,我们的孩子能准确说出答案的只有个别同学,大部分孩子都是在一个个的凑数,所以这个题目需要老师的提点,有孩子就会说( )里面必须填的是比4大的数,因为十位上的数从5变成了4,说明个位不够减。能说出这个话的孩子我给予了很大的表扬。最大能填的数是14,如果超过15就变成退位减法,十位上不可能是4了的。总体来说这道题目是课外延伸的,对学有余力的孩子来说是很好的提升。
   如果一节课全是低阶思维活动,那么学生的参与度、发展度一定是不够的;但反过来如果全是高阶思维活动,那么学生也可能够不着,学不透。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己动手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断的在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不断的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高阶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子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J].基础教育2013(03).?
[2]徐继平.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初探[J].中小学教育2012(11).
[3]吴正宪,张丹.小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匡金龙.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