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敏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中学)325200
主题探究式教学是通过设置主题情境,以该情境为主线索,将若干个分散的知识点相互融合,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高考农业专题涉及的考点如下: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从总体上看,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综合题设计方式多为:“创设问题情境(多用地理图像语言)→围绕主题设问(并列式或递进式)→运用核心知识、技能和方法作答”。以湘教版教材为例,传统的复习课常以美国农业为例,问题情境较为陈旧,也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断点”。
因此,高三农业专题复习若以新颖的热点主题情境作为主线索,以农业的常考知识点作为切入点,通过层层探究,步步解惑,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复习效果。笔者根据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因地制宜,高原筑梦--云贵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例,提出“情境创设——展示主题背景”、“问题驱动——组织主题线索”、“首尾呼应——深化主题情感”的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实现对农业专题的探讨复习。
一、情境创设——展示主题背景
课前笔者先播放《彩云之恋》MV,一首献给创造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奇迹各族同胞的歌曲,通过歌词与视频中的画面铺垫,把学生从课堂带入云贵高原的农业发展中,为本节课复习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勾画了主题背景。
二、问题驱动——组织主题线索
通过填空任务的设置,先将云贵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土壤)逐个突破,初探本节课的主题背景区域——云贵高原。从日常生活用品“云南白药”,引出本节课主题作物“田七”。
1. 梦的基础——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材料一:云贵高原地形图。
材料二:文山的气温降水图。
材料三:田七喜温暖,怕严寒酷热,喜潮湿,怕积水;在海拔1300~1800米的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和油砂土生长最好。
材料四:文山地处滇东南岩溶山原区,土层较薄,境内山峦起伏,河谷沟壑纵横。特有名贵中药材—田七的全球主产地就在云南文山。每年3~5月是田七生长旺盛的季节,而此时恰好是当地水资源短缺的时间,制约了田七生产。
探究问题:(1)结合材料评价文山生产田七的自然区位条件。
答案:有利:文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条件优越,降水多,气候湿润;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度适宜,且地形崎岖,排水良好。不利:云贵高原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缺乏,田七生长期水资源短缺。
正确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笔者在进行这部分教学内容时,通过图表信息的呈现,重点加强学生图表信息解读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网络构建。
2.梦中忧虑——区域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农业发展过程中,如果人类开发和改造不合理,就会产生环境问题。笔者提供以下材料,让学生结合云贵高原地形特征,分析其当前农业结构是否合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材料六:云南省地形构成及2019年农业产值结构
探究问题:(2)根据材料,云贵农业结构与其地形特点协调吗?并说明原因。
答案:不协调。高原、山地面积广, 而林牧业比重小;山间小盆地及水域面积小,而种植业比重过大。
(3)这样的农业结构容易产生 等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水土流失(石漠化)。
3. 梦中所思——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探究问题:(4)结合云贵高原农业发展的自然区位条件(有利条件、不利条件),请提出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本环节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及发散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笔者在处理这部分教学内容时,采用的是小组探究,小组代表发言的活动形式,让课堂动起来,也让学生思维拓展开来。
答案:多元化发展特色农业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坝子农业;施有机肥,保持土地肥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修建水利工程设施,适当开采地下水;发展节水农业;加大交通建设投入,加强与周边地区(或与国内外)经济联系与合作等。
以上探究活动都在“云贵高原农业”这一主题情境下实施,以探究问题的设置作为驱动力,推动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由点到面,较好的组织起主题线索。
三、首尾呼应——深化主题情感
本节课结尾笔者展示视频资料,来自云南推出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区域农业的蓬勃发展与人地关系之间的协调发展。
探究是一个“由果追因”的学习活动过程,因此,我们对课题研究中的“主题”定位是与区域环境特征密切相关的自然地理事象或社会发展问题。通过主题式探究,总体上能达成对区域环境特点的正确把握,区域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辩证认识,以及自然要素特征对人类活动特征影响的感悟。主题探究式教学追求的是教学内容的地理性、情境信息的针对性、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当前的教学实施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主题探究的背景选取是否都能讲究“新、活”,二是图文信息的整合费时费力,针对性处理主题信息有很大的难度,三是学生主题探究能否做到举一反三。以上是笔者一些些思考,望每一节主题探究式课堂都是浓浓的地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