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政治德育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刘海涛
[导读] 随着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不断普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根本任务的立德树人正成为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坚持立德树人就是坚持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与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相结合,即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
        刘海涛  
        桦川县第一中学   154300
        摘要:随着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不断普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根本任务的立德树人正成为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坚持立德树人就是坚持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与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相结合,即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而高中政治德育教学承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四个自信”、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等内容都是立德树人的应有之意。可见,高中政治德育教学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培养又红又专的新时代建设者上意义非凡。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高中政治德育教学的内涵,明确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分析高中政治在德育教学任务落实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法,从而更好的发挥高中政治德育教学在学科培养上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政治;德育教学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攀升以及党的十九大提出“两步走”战略目标的全面实施,对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急迫。因此迫在眉睫的需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品质好素质高的新时代建设者刻不容缓。而在高中阶段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认同感也是高中政治德育教学的优势所在,所以时代任务责无旁贷的落到了政治学科身上。但在以考高分为目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政治学科是副科;部分政治教师以提高学生成绩为导向实施教学,不惜以牺牲学生德育养成为代价;或持政治德育教学无用论,最终因教学目的单一导致教学形式淡而无味,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底下,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德育教学目标更是束之高阁。
一、高中政治德育教学的内涵
        高中政治德育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一部分,是学校德育重要的课堂形式,即通过政治课的教学完成学校对学生德育的养成。高中政治在德育教学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必须在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阶段发挥出自身作用,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综合型高素质劳动者和建设者。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中政治德育教学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阻碍了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政治德育教学中的问题
(一)重视文化课成绩,忽略德育教育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好时机,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教师和家长过于重视文化课程,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学。认为德育教学无关紧要,会影响考试成绩,很少把时间花费在德育教学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大多受到忽视,这种观念是不对的。没有认识到政治德育教学在学生心理发展和价值取向上的导向作用,使学生的成长缺少了灵魂,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会失去方向,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往往会与主流价值取向相偏离,做出诸多令人唏嘘的行为。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理解过于片面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再加上高中政治内容繁多,学习起来难免枯燥无味。教师一味要求学生背诵理论知识,不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德育教学内容的开展。另一方面,教师对德育内容不重视,教学地点也比较固定,缺少新意,准备不充分,理解不深入过于表面,都会导致学生不理解其中的真正内涵,致使德育教学的作用难以发挥。


三、以立德树人为引导,有效开展德育教学工作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优化德育环境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耳濡目染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从内心感悟正能量,使学生从内心向善、向上。然而高中政治内容比较难懂,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信心不足的现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造情境列举身边事例让德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既看得见又摸得着。另一方面,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教师开展德育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认可老师传授价值观念。因此要营造一个师生关系和谐的班级环境,比如,可以利用班级墙壁、板报、多媒体等德育教学的阵地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等相关正能量内容进行宣传,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再比如,在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耐心讲解唯物辩证法的概念,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二)基于现实生活,充分理解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和家长,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借助生活中的案例,指导学生如何看待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举例来说,在学习“个人收入分配”时,教师可以找到违反劳动法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课本知识,学会如何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中的知识,明白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三)加强互动环节,强化德育教育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探究很少,仅限于提问和回答,缺乏实质性的沟通交流。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提前准备德育教学内容,安排德育教学时机,想好德育教学问题,同时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内心想法。教师得到反馈以后,针对不同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举例、对比(古今)等手段强化德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比如,在学习“文化传承与创新”时,教师可以增加讨论环节,成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倾听他人的想法,彼此交流意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
(四)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易于理解
        高中生缺少社会经验,很难将德育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更加生动地展示课本中的内容,让学生易于理解。比如,在学习“民主选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关视频资料,借助多媒体工具,在政治课堂中给学生播放,让学生了解民主选举的具体过程,了解民主选举的重要意义,也可以设置情境教学,模仿选举环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角色,实际感受选举的过程,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可以演讲、竞选、拉票,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培养规则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结论:
        高中政治德育教学,要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就要做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理解德育教学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学科知识声行并茂的展示给学生,在无形中渗透德育教学。使学生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今后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奠基。
参考文献:
[1]艾艳.浅析德育教育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0,(33):149-150.
[2]朱建东.浅议德育教育活动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的实施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7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