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与新课改思想的结合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林进安
[导读] 初中生物课程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改革来与新课改思想做更深层次的结合,从而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的时代潮流。
        林进安
        安溪龙门中学  福建 安溪 3624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阶段设置在七至八年级开设了生物课程,生物课程是提升初中学生生物学知识体系并解决一些生活疑问的重要课程,在两年的教学安排中,初中生物课程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改革来与新课改思想做更深层次的结合,从而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的时代潮流。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生物 思想结合
        新课改思想要求初中阶段基础教育方向符合三大基本理念,即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师的成长、重视以学定教。初中生物教学在其自身科目的特点之下,以此正确方向为引领,深度理解其思想内核并与之结合,教研、探讨和摸索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更加细致的做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促使生物教学顺利进行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时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创造性和变化性,初中生正处在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也是儿童到青少年的转折阶段,尤其是对于刚进入中学阶段的七年级新生,生物课程还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们或充满好奇心,或充满迷惑,又或者感到学业的压力,无论何种情况,教师都要以正确的思路去引导学生,改变“一成不变”的态度和偏颇的评价眼光,及时鼓励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课程的“从无到有”需要一个接受过程,首次的介绍需要充分的准备与合理的讲解,尤其七年级第一单元——生命的认识,这是把学生带入生物世界的开门课,教师一定设计好知识深浅的力度和讲解方式,根据课本并结合生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讲授课程,更要结合学生对内容的理解,顺势调整方案,及时给予鼓励与评价,确保课堂氛围,促使教学的顺利进行。当课程进行到八年级下册的时候,学生对于生物课程有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而又面临初中生物课程的结束和会考阶段,这段时间的课堂节奏要把控好,对于知识的重点环节也要强调起来,但同时要拒绝简单枯燥的教学和一味的机械化灌输,更要以发展的角度审视每一位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状态,尽可能多地促使学生进步和改变,也为初中生物教学构造一个更美好的画面,为之后学生学习生物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二、强调教师的成长,紧随时代的脚步
        时代在变化,知识在更新,技术在进步,不学习定落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老师并非永远是对的,学生也并非比教师懂得少,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课堂学习只是其中主要的一种,时代发展了,唯有变化是永恒的,课本上的知识也未必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生物教学要基于课本,但更要高于课本,生物界必定会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出现,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成长,避免落后,提倡在课堂之上融入更多新的教学内容,更切勿误人子弟。


        也提倡年长的老师学习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很多资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在知识体系和学生的心理关怀上做的很到位,但是面对现代化的技术操作上差年轻人一步,这时候不要过于焦虑,也更不可出现“得过且过,无心学习”的状态,身为一名老师,无论年龄,也无论年代,我们的思想还是要与时俱进的,要与生活接轨,甚至要与国际接轨。比如在八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生物技术》一课中,除了课本上的技术介绍以外,教师还可通过更多的学习给学生介绍当今社会中更多的生物技术存在,和利用生物知识产生的更多的生物研发课程,和日新月异的生物科技化生活,分享各类有趣的生物技术现象,各个国家的生物生产技术,同时让学生之间分享生活中存在的有关生物的现象,联系生活,让生物更贴近生活,也让学生开阔眼界,同时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诸如此类,生物课程需要教学图片,教学视频,需要实验案例,需要科技成果,需要创新发明,需要应用生产。而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快,更准确,更全面,更生动的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与老师与学生都是大有好处的,所以何乐而不为呢?教师需要克服内心不良因素,保持积极主动地状态,以谦卑的心态去提升自己,为学生做好榜样,也引导学生上好每一堂课程。

三、重视以学定教,还生物课堂给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更加凸显才行,生物课程的多数概念性知识,可能对于学生来说多少有些抽象,所以要学生真正的理解和运用还是要靠正确的引导和学习方式的渗透,教师尽量开展探究式学习,以抛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索的欲望,自发地在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进而带有目的性的通过实验的方式,主动地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负责进行合适的引导,同时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行纠偏和解决存在的个别疑问,这样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升审美力、锻炼动手能力,也更好的理解生物的本质,使印象更加深刻,使知识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满足感与喜悦感,对于生物的学习更加充满兴趣和信心。比如,在七年级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中,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大胆的进行生命结构的猜测,在天马行空的描述中,教师要用心的给予评价与赞许,活跃课堂氛围,并给予方向性的引导,然后进行显微镜的观察,在此之前要注意显微镜正确使用方法的教学, 同时实际的操作,这样一来便一举两得,掌握了两课的知识。我认为这也同样减轻了教师的讲授负担,缩减了单纯讲授的时间,真正的做到了以学定教,还课程给学生。
        课程改革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生物教学更是这样,它不可能把之前的一切推倒重来,需要在教育思想的大环境中互相影响,需要从教师每次的教学过程中查漏补缺,得以改进总结经验,需要学生学习意识的提升,需要各方面条件的积极配合,希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初中生物教学能够真正的与新课改思想做到深度的结合,让生物课程在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上更加的丰富学生的头脑,做到学以之深、学以致用,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创造更加伟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彭恩良.2011年12月《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
        [2]赵玲.浅谈生物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黑河教育;2009年01期
        [3]张寒梅.中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西南师范大学,2004
        [4]潘莉.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课[N];贵州民族报;2010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