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策略一二三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陈云开
[导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口语交际部分提出“学生须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点明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陈云开
        深圳市宝安区为民小学,广东 深圳 518108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口语交际部分提出“学生须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点明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纵观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堂,不难发现,学生普遍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得体等。加强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交际策略
        2001年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新课程改革的热潮,此次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阶段是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然而在我们小学,“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倾向根深蒂固,听说教学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对于正在处于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发展的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不强或者存在交际困难,进入小学则是由日常用语转向自觉的有目的地“交际”,开始系统的学习如何组织语言,因此着重对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一、关注课程内容,聚焦单元整体
        口语交际课课程资源非常广泛,十分丰富,诸如教材挂图、热点话题、影视、名胜古迹、活动表演等,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现成的也有创设的。 “运用之道,存乎一心”,教师的教学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立足教材”,又要 “超越教材”,这一理念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尤其重要。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专题《看图讲故事》,教材的要求是“看图听老师讲故事,再演一演”,旨在让学生通过表演故事来训练口语交际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超越教材,播放该故事的动画片给学生看。提醒学生猜猜故事中的人物会说些什么,然后四人一组,分别扮演角色,展开想象,模拟他们的对话。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他们绘声绘色的将动画片中的人物对话表演得妙趣横生,多向交流得以实现。如此调整教学环节,就远远超过了模仿教师讲故事再表演的口语训练效果,效果就远比单纯模仿教师讲故事的方式要好得多。
        在《我是小小推销员》的口语交际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商场情境,让学生化身推销员,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针对自己商品的特性,进行推销。这种身临其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走进文本,掌握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重视课堂教学,把握内伸外延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提升口语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因此教师应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给你一个“点”,你要看到一个“面”;给你“一”你要想到“二”和“三”。统编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这些插图新颖精美,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好素材。如一年级学生初始学习拼音的时候,通过观察课文精美的图画,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型学习,同桌之间在观察插图后互相交流互相说。这样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探究,久而久之,在大脑中就逐步形成了对文本知识的认知,从而达到了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二)前概念教学,训练口语能力
        阅读教学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主阵地。

阅读是把书面语言在头脑中加工消化,进而获取有关言语内容与意义的心理过程,它是整个小学言语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除了可安排在系统的口语交际课上进行外,还要自然地融合在阅读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学习《陀螺》这篇课文时,课文内容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伊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与陀螺的故事。通过分享自己与陀螺的故事,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既有效地挖掘了学生的生活素材,又勾起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其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作者描写的陀螺大战,让学生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再次组织内部语言,仿照本文语言特色,把自己生活中的陀螺大战通过语言的表达,呈现在课堂上。通过这样的语言训练,不但让学生知道了怎么说,还训练了学生如何说的好,一举多得。
        三、加强学科整合,多渠道齐用力
        在本校,各科教学井井有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与音乐、体育、科学、数学、美术等学科教师沟通,让老师们在学科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美术老师教孩子们制作风车,我就让曹老师在多媒体上向学生出示制作风车的过程,学生按照曹老师的引导做好了风车,然后再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风车是怎样做成的?孩子们看见自己转动的风车,再把做的过程说一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高涨。在语文课上,教师再用五分钟的时间让孩子说说怎样做风车的,学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既学会了做风车,又练习了口语交际,又为今后的作文奠定了基础。
        又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余老师请家长走进课堂教学生包饺子。其中一个孩子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你们一定没有上过这样的课堂吧,今天我们班是第一次参加包饺子的活动。我是宋宇豪,爸爸正在亲自教我包饺子呢,我正专心的看着,小心翼翼地包着,不一会儿,我的胜利果实就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我包的一个个饺子真像一艘艘帆船,又像一个个白白嫩嫩的胖小子,今天的活动我真高兴。”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但增强了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了一项生活本领,还提升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积累了写作素材。
        四、利用课外活动,训练途径多元
        课外活动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空,除了专门的课堂训练外,可多组织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进行训练,训练的内容可以是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诸如学习经验交流、跳蚤书市、开辩论会、演讲比赛、故事会、社会调查等,都是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极好载体。如在“读书月”活动中,学校组织开展“跳蚤书市”活动,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商品,以及与他人砍价议价的过程中,既掌握了如何向他人介绍物品这类交际活动,又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地沟通,说别人能接受的话语。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分享比赛中,学生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的精髓以及自己的感悟,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通过这些语文课外活动,训练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锻炼了表达能力。
        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经刻不容缓地摆在了广大教师的面前。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广大一线教师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旧的教育思想,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新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2012.2
        【2】 李昊昊.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3.
        【3】 于永正经典课例评析口语交际教学卷[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