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佳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曹宅镇小黄村小学 321000
摘要:在对教师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及研究时,大部分学者以社会性别和生理性别为主。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社会性别是指个人在社会文化各界人民以及生活制度影响之中所形成的不同性别,具体包含男性与女性。男性与女性在群体特征、行为方式以及角色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性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性别因素受到了学者的关注,学者也对这一课题进行分析。大部分学校主要以性别因素与师生关系之间的互动联系为依据,了解教师心理因素对师生关系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教师性别因素;师生关系;影响分析
一、引言
不管是社会性别还是生理性别,对师生关系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社会性别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之中的最终结果,与个人的社会化进程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个人主动的社会适应能力,并树立良好的主观意识。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是指教师在社会生活之中对自身性别的重要理解以及认同,教师需要站在社会性别的角度了解性别对个人工作的影响。其中性别因素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是深远和直接的。
二、教师性别因素与师生关系
从目前来看,我国学校的男教师与女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衡。这一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并且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的解决。其中女教师的数量有明显的高于男教师,这一点在幼儿园的阶段体现得最为显著。另外,从幼儿园到大学,女教师与男教师的比例失衡现象有所缓解。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与我国的传统思想观念密不可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是导致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重要文化因素。
教师的职业与家庭性质比较相似,具有明显的家庭生活特性。因此,社会公众认为教师非常适合于女性,这一职业比较稳定。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看出,教师的性别对学生人生观三观的树立有明显的影响。男教师与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所区别,同时两者所树立的师生形象差异较大。男教师在遇到突发问题时,能够始终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及思想观念。相比之下,女教师则能够以极大的耐心和细致度,与学生进行交流。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循规蹈矩。
男教师与女教师的角色性别差异非常显著。因此在性别角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会严格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来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期待,学生将会产生相应的行为以及反映。目前,中国男女教师的性别生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一点使得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另外学生对同性教师认同的机会极大的减少,这一点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以及健康发展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教师性别因素在师生关系中的影响
(一)学生出现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之中,结合不同的生理性别,对男性和女性的性别行为以及决策模式进行分析,并且形成了比较固定持久的看法。这一点在师生关系之中体现得比较显著。人们对正面角色的认知非常的固化,往往以简单的性别认识信念态度和性别信念为主。其中,性别气质和性别角色是重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师生关系之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并非只拥有消极负面影响啊。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当学生出现刻板印象时,将会对角色的行为以及性别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同时能够更好的缩短个人性别社会化的进程。教师则需要注重客观角色差异的有效反应,了解性别差异的根源所在。通过对不平等现象的观念化以及合理化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另外,教师还需要意识到这种固有认知以及观念并非是学生先天就习得的,而是需要以后天的学习和教育为主。教师需要关注对这一性别因素的分析,了解性别因素在师生关系中的重要体现。
(二)学生产生不同的角色期待
学生所产生的角色期待与个人对性别的共有认知存在密切联系。
当学生对教师的性别出现了刻板印象时,就会逐步影响个人的角色期待以及个人的行为。教师对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不同性别特质以及学科的期待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习惯按照自己对性别角色的期待来开展学习活动,教师也会严格按照具体的性别差异来明确个人的教学措施以及教学方法。教师的价值认同非常重要,这一点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实际表现情况的分析及研究,逐步形成对学生的性别角色期待。教师需要关注对学生的方向指引,了解这些期待与教育教学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大部分学生会更加接受教师所暗示的期待同时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确保个人的行为能够符合教师的期待。比如教师会更加关注比较乖巧的女学生。因为这一部分学生的性格活泼,能够跟上教师的节奏以及步伐。但是,教师无视对学生独立能力以及自信心的培养。相比之下,对于比较调皮的男同学来说,教师则认为这一部分学生比较沉着,因此会更加耐心细心地引导学生,个人的女性特征会逐步的释放。
在选择学习科目以及自主学习内容时,教师会认为女生能够更好的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并且女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在艺术类学科中,女生的表现要更加的优秀。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会更加关注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培养。相比之下,数学、化学等理工类科目的逻辑性较强,男生在这些学科上的表现更加的出色。因此,教师对不同角色的认同以及对性别因素的分析会直接影响师生关系,同时在各个学科中的表现也会有所区别。另外,当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之后,学生也会结合个人应用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判断。这一点对于教师个人的职业选择以及职业生涯来说,也会有明显的影响。
(三)教师的教学行为会产生影响
行为与个人的思想以及认知密不可分。在对自我效能感理论进行分析时可以看出,行为的先行因素和结构因素对个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行为的先行因素主要是指个人的期待,具体包含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个人主体意识指导下的行为以及最终的结果,个人会更加愿意产生这种行为并且能动性有了明显的激发。比如,如果学生能够主动的跟上教师的步伐,真正的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那么学生也能够就能够获得教师的肯定,在后一阶段学习的过程中会变得更加的主动。这一行为与个人的结果期待存在明显的联系。效果期待则是指当个人产生主体愿望和信心之后,会对不同的事件进行分析,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这一点并非完全在于学生希望获得教师的评价以及肯定,而是在于学生胸有成竹。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这一板块的知识,这一点与学生的心理作用密不可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忽略了对性别差异的分析,没有客观公正的对待学生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负面影响。对此,教师个人需要注重个人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关注对学生的意识引导以及行为激发。
(四)教师的专业发展会受到影响
教师的性别意识以及自我性别角色认同存在明显的区分,教师在这两点上体现得不够充分。在教育理念上,教师需要注重对专业发展的分析并且将性别教育纳入其中。在这一点上,我国与西方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美国已经设置了性别教育这门必修课程,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普及力度还有待提升。其中师范教育已经明确了性别教育的重要要求,并且纳入了课程体系中,以此来更好的提升整体的师资力量。性别课程建设工作必须要受到公众的认可以及关注,这一点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密不可分。我国需要注重性别课程建设的优化升级,中小学阶段儿童的性别角色观培养最为关键。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行为态度,中小学教师需要着眼于性别因素来增进师生互动的频率,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结语
在我国,性别教育还不够理想,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教师需要站在这一思维角度,关注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要求。深刻意识到性别角色对学生的影响,了解师生关系之中性别因素的负面以及正面作用,关注对不同教育系统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杨梦萍,陈羿君.高校教师教学领导力之师生认知的对比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8).
[2]党晨曦,周天梅,周开济,等.中国教师职业承诺性别差异的元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035(002):1-8.
[3]周林芝.大学教师教学清晰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