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溪中学,浙江 温州325000
【摘要】本文以《美国语文》这套原版英文文学作品为例,浅谈如何借鉴原版英文文学阅读充实学生在场景、环境、天气描写和人物动作、心理、形象、表情描写几方面的词汇量。
【关键词】读后续写;《美国语文》;词汇量
一、引言
纵观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读后续写文本多以记叙文为主,对于记叙文来说,常见要素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续写的重点即围绕人物在某一场景中推动的事件发展,这是大方向。若往更细致的要素探究,涉及到人物动作、心理、形象、表情、对话描写和周围的场景、环境、天气描写等,把这些细节要素展现好了,续写的文本才能如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让人读来有丰富精彩之感。
本文聚焦于以上提到的人物动作、心理、形象、表情描写和场景、环境、天气描写。而这些学生想要掌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想要写出来的文章可读性强,内容丰满,课文内学到的词汇有时显得不够用,那么如何有效搜集读后续写所需的词汇和各类句式表达呢?笔者认为涉猎原版英文文学是最直接和富有成效的方式,这不仅能让写作变得举重若轻,还能使语言表达更加地道。这篇文章笔者就借外文社出版的《美国语文》来论述一下如何借鉴英文原版教材来丰富读后续写内容。
二、借鉴原版英文文学,丰富读后续写
(一)、场景、环境、天气描写
1. 常见问题:要描写天气时,相信学生脑海里蹦出频率最多的词会是:sunny, rainy, snowstorm…等等之类的常用天气词汇,这些词不是不能用,而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糟糕的是只会这些词,那么写出来的句子自然也就干巴巴,读文者完全体会不到一个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该有的词汇量和阅读量。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说到底还是词汇积累和阅读量不足。作为要应付考试的学生,可能没有那么多的空闲时间去涉猎很多原版英文文学,而《美国语文》这套成体系的作品正是一份很好的教材,翻一翻它,很容易就能找到满足写作要求的词,句。
2. 以《美国语文2》lesson 67 A Snowstorm为例,我们来欣赏一下里面的语句:
(1) Last night, the cold north wind blew great snow clouds over the sky. Not a star, not a bit of blue sky could be seen. (昨天夜里,寒冷的北风吹得大学遮盖了整个天空。看不见一颗星星,也看不见一片蓝色的天空。)
(2) Soon the tiny flakes floated softly down, like flocks of little white birds. Faster and faster they came, till they filled the air. They made no noise, but they were busy all night long. (不久,小雪花轻轻地飘落下来,如同一群白色的小鸟。雪花落得越来越快,直到弥漫了整个天空。它们落得悄无声息,却持续忙碌了一整夜。)
(3) They covered all the ground with a soft, white carpet … the whole white world sparkled as if it were made of little stars. (它们像柔软的白色地毯覆盖了整个大地……整个世界一片洁白,闪闪发光,好像是一颗颗星星。)
读一遍,就会被其中优美的诗意所吸引,雪落的意境如在眼前。某一种场景、环境、天气的词句积累不求多,有个三五句就足够使用,而且摘录自原版原文的词句也不用担心跟其他学生写重复从而引起老师反感。
除了雪之外,四季之中其它事物也都能在这套书中找到相应的描写,如《美国语文3》Lesson 23 Sunset---“The sun is sinking in the golden west(太阳正慢慢沉入金色的西方)”;《美国语文4》Lesson 11 Spring---“The gay green grass comes creeping(青翠的小草慢慢萌出)”《美国语文5》Lesson 38 The Summer Shower---“the strong stormwind is reaping the plain(狂风席卷了平原大地)”,“yonder aslant comes the silvery rain, like a long line of spears brightly burnished and tall.(远处银色的雨倾盆而下,如同一排又亮又高的长矛。)” 。
(二)、人物动作、心理描写
1. 常见问题:学生描写人物动作和心理时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词汇的单一性,比如“跑”就是“run”,“喜欢”就是“like”,能够使用“be fond of”已经是一大进步。另外一个问题则是拓展性不够,表达“看”就是 “look”,不仅不会使用各种不同“看”的词,更不会把“如何看”表述出来。
2. 以《美国语文4》Lesson 31 How Willie Got Out Of The Shaft (威利如何逃出枯井)为例:
故事背景是威利的阿姨送给他一个本子作为生日礼物,其中写道“Willie thought a great deal of this little book.” ,如果让学生把这句翻译为中文,也许很多人会说“威利对这个小本子评价很高”,但这样翻译显然有些拗口,或者我们可以说“威利非常看重这个小本子”,这比上一句翻译要更符合文中威利这一孩子的心理,但大部分人不会想到说“威利非常喜欢这个小本子”,但明显我们能够感觉到“喜欢”在这里更贴合威利真正的想法,而外文社的译者就是这么翻译这一句话的。再来说“跑”这一动作,“run”是基础词汇,而在“How Willie Got Out Of The Shaft”这篇文章里,除了“run”,作者使用到的词汇有“bound(跳跃,蹦跳)”和“scamper(惊惶奔跑)”,使整篇文更加生动。而很多时候表达动作和心理的词同时使用能使文本更丰富。比如“she looked at me.”就是一句非常普通的句子,但再加一个描写心理的副词,这个句子立马就多了色彩,它可以变成“she looked wishfully at me或者she looked angrily at me”等等,此时人物的立体感跃然纸上。
(三)、人物形象、表情描写
1. 常见问题:如果说学生对笔下人物的动作、心理还能写出点“run, jump, like, angry…”等常见动词、形容词来的话,在人物形象和表情方面的词汇量却更为贫乏,学生续写作品基本能不涉及就不会涉及人物形象描写,因为这需要比较细致的表述。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一个小女孩坐在窗前,看着窗外街道”,一般的表述大概会是“a girl sat by the window, looking out on the street”,我们能够使用动词“sit, look”,但再拓展就有难度了。而学生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根据故事语境加入人物形象与表情描写,写出来的文章自然能更上一层楼。
2. 我们再以《美国语文5》Lesson 6 Smiles为例:
故事开头就有这样一个句子---“Poor lame Jennie sat at her window, looking out upon the dismal, narrow street, with a look of pain and weariness on her face.”这一句话中相继出现了“poor---可怜的;dismal, narrow---阴沉,狭窄的;a look of pain and weariness---痛苦和疲惫的表情”,这些词使Jennie给人的形象和她的情绪跃然纸上。Jennie不再只是个纸片人,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她的思绪。
三、结束语
本文仅以《美国语文》来举例,简述有关原版英文文学阅读中词汇和句式的积累,事实上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适合高中生作为学习材料的原版英文文学还有许多,不胜枚举。有了阅读的输入和词汇的累积,在下笔时才会胸有成竹,言之有物。所有这些在阅读中获得的素材好比是物理学上薛定谔的猫,它既是死的又是活的,而这些薛定谔的素材真正落到了实处,体现在读后续写的文本中,就成为了笔下源源不断的词汇活泉。
参考文献:
1. 威廉·H·麦加菲. 美国语文. 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8.
2.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 1997.
3. 陈天河. 高中英语写作亮点揭秘. 北京: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