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莹
上海市浦东新区杨园中心小学 同济大学教育管理学硕士研究生
摘要:小学生在产生愤怒情绪时,往往不懂得处理与调节,而是采用暴力手段去发泄,甚至攻击他人、伤害他人。在小学阶段,合理引导、及时矫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有利于其今后的人生发展。作为班主任,应采用适当的指导策略教育学生学会管理不良情绪、及时纠正学生攻击性行为。
关键词:情绪管理 攻击性行为 策略
在校园里,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不分时间地点场合,随意对着同学或是老师大发脾气,甚至还会对同学大打出手。这样做,不仅损害了同学间的良好友谊,破坏了班级的团结友爱意识,严重的还会导致他人的身体伤害,同时还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无论是对个体还是集体的成长都是相当不利的。那么针对这些掌控不了愤怒情绪、携带攻击性行为的学生,我们该如何进行指导教育呢?
一、愤怒情绪管理的策略
当学生情绪正处于愤怒阶段时,任何的说教都是没有效果的,所以教师在处理愤怒中学生问题之前应该先做适当的“冷却处理”,让学生冷静一段时间后,再让其用建设性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用破坏性的方式发泄愤怒情绪。笔者认为管理学生的愤怒情绪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指明错误,与生共情。
首先应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告诉学生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短短的一句话就把孩子的错误行为描述得清清楚楚。在作语言描述时一定要简洁明了,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在愤怒的时候愿意听别人唠叨,同时说话的内容不能带有批评、指责、讽刺的性质。批评讽刺的语言反而会进一步激起学生的愤怒情绪,这样的沟通方式对帮助学生管理愤怒情绪是无益的,适得其反的。接着,换位思考,和学生共情,安抚其焦躁不安的情绪。教师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学生内心的感受,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运用共情的手法,可以降低学生的防御心理、抵触心理,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提高后面心理疏导的接受度。
2、发出指令,促生冷静。
在指明学生的错误之后,学生不会立即平复先前的愤怒情绪,需要通过教师发出明确指令的方式,让学生的愤怒情绪慢慢冷却下来。比如:“现在请你坐一会儿,好好冷静冷静。”“来,跟着老师做做深呼吸,让我们一起冷静下来好吗?”这样的“冷却处理”,不但可以让学生的情绪慢慢平复,也可以使怒火中烧的教师情绪恢复稳定。只有双方都冷静下来,才能心平气和地采取教育和接受教育。在“冷却处理”时,教师要先让自己心态平稳,然后仔细观察学生,当发现学生的呼吸平稳、面部表情平和、四肢放松舒展、能够用理智的口吻回答问题、能够集中注意力听你说话时,就可以采取下一步措施了。
3、耐心倾听,指导做法。
在学生完全冷静下来之后,教师要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耐心地听听学生的想法,让他一五一十地说出事情的原委、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也是让学生合理宣泄愤怒的一种方法。等学生表达完内心的想法,教师则要指导学生以后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比如,找到老师、好朋友进行倾诉;转移注意力到其他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中去;喝喝水、看看花、唱唱歌舒缓心情;找个僻静的地方痛哭一场等。
教师在指导学生正确做法时,要明确告诉孩子这些做法和他之前的做法是不同的,可以采取哪种方式来宣泄情绪。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以后发生类似事件应当采取与之前不同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4、强调后果,讲明惩罚。
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对错误做法产生的后果不一定了解。教师可以举例一系列真实的事件、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比如,绘本故事《我生气了》、《我变成了一只喷火龙》等,让学生感受到如果一生气就大爆发、或者用不恰当的方式表达愤怒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同时强调像攻击性行为等不好的情绪表达方式会造成两败俱伤,不利于今后的身心发展。在学生明确后果后,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提出相应的惩罚措施,使学生明白采取不正确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愤怒情绪是会受到惩罚的,那么下次发怒时就会有所畏惧,有所收敛。
二、攻击行为矫正的策略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不仅与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也与学校、家庭和社会因素有关。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从学校环境、家庭环境、情感体验、同伴关系等各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矫正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和倾向。
1、创造良好环境,满足合理需求。
一般来说,具有攻击性的学生在同学间的社交地位较低,不易为同学们所接纳。因此,教师首先要创造条件培育良好的群体情感氛围,特别给予有攻击性行为学生更多的关爱和接纳,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在群体中表扬他们,从而使其不易遭到拒绝。当学生的安全需要和归属感得到满足时,其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在新鲜和美好的事物上,就能有效地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2、家校同步合作,培养丰富情感。
在家庭中,家长必须注意自身的修养,不要因为自己对某些事情不顺心而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攻击别人。对暴躁和情绪失控的孩子可采取暂时隔离或安抚等方法,使其情绪冷却下来在进行后续处理。千万不要在孩子气头上再说难听的话,防止孩子采取伤人伤己的举动。教师和家长应该通力合作,创造合适的机会,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周末与家人郊游、饲养小动物等等,丰富其情感体验,培养善良的品格。
3、采用移情训练,体会他人感受。
移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的情感体验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感能力。学生在攻击别人时,如果体会不到对方所遭受的痛苦,就不会有羞愧和内疚感。因此,教师可采用移情训练、情景游戏等方式,给学生呈现一些有攻击性行为的形象,组织大家参与讨论、学习、观察。让有攻击性行为的同学体会到他人对攻击性行为的不满与反感,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否定情绪,同时与其设想受欢迎的形象,增强学生的榜样学习愿望,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
4、进行沟通训练,建立同伴关系。
许多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都缺乏良好的谈话技巧,不善于用合适的语言把自己的需要传达给别人,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想法。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训练和个别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逐项指导其练习倾听、非语言交流、辨别和表达情感等基本的交流技巧,帮助其学会倾听、沟通和理解,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效矫正攻击行为。
总之,班主任一定要积极研究并及时开展小学生情绪管理及攻击性行为矫正指导教育工作,培养小学生合理管理不良情绪、控制攻击性行为的能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投稿《教育学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