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理与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5期   作者:宋长江
[导读] 语文作为培养和塑造健全人的基础性学科
        宋长江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 063000
        摘要:语文作为培养和塑造健全人的基础性学科,具有工具性、实用性、人文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生涯规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其他科目,语文学科又具有涵盖面广、课时量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意识形态教育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学理与方法
        引言
        高中时期,是学生逐渐形成自己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高中阶段学习的知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的学习生涯中,语文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量。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教育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心理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将来在社会发展中的生存技能。语文的教学不单只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还应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当学生遇到挫折能够勇于面对。同时,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可以适应社会,同时也是一门必修的课程。
        1语文核心素养学理结构分析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结构组成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要想培养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学会说话,说话是交流的一种方式,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要学会说话。第二部分是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的意思、语言的组合、语言的运用都是开发逻辑思维能力的方式。还有写文章要做到有理有据,有逻辑关联性,有充分的说服力,这些都是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支撑的。第三部分是有发现美并且有创造美的能力。需要有独特的审美能力才能发现语言的美。同时,语言的美是需要创造的,这就需要语文基础知识过硬,并且逻辑严密、思维清晰才能创作出别具匠心的作品。
        2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方法
        2.1转变传统语文课堂呈现方式,树立多元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中缺少了相互交流互动的环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缺乏对语文的兴趣,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白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进行指导和答疑解惑,而不是一味地主宰课堂,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在课堂上设计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环节,是创新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自由思考、独立发挥能力的一种手段,更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
        2.2拓展文本解读空间,增强生涯规划意识
        拓展文本解读的空间,对于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后,有的学生惊叹“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雄兵”,被主人公的口才折服,因此今后想当律师。此时笔者进一步启发,当律师除了好口才之外,还需要哪些能力呢?通过对烛之武说服秦伯的过程分析,学生得出了“逻辑推理能力比口才更重要”的结论,此外,“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诚待人”等都是说服别人的重要条件。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和多重解读,既可以使学生对教材有客观全面的认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好地认识了自我,对自我有了新定位。老师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应该加以引导,同时以伯乐的眼光发现有辩才的学生,对学生的发展选择给予更好的建议。


        2.3改变学习方法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是需要用心去体会语文魅力,并真正爱上语文才能实现的,若只是死记硬背完成任务似的去学习是根本不可能提高的,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动力,对语文产生反感情绪,不愿意去学习语文,那么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无从谈起了。因此,要注意改变学习方法。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久而久之便会融入其中爱上阅读。其次,提高阅读量,大量的阅读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是要让学生自己从阅读中发现、体会,并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只需对阅读结果进行验收和评估,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即可。另外还要注意,语文的学习不能只强调读,而应该读写相结合。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构思写作文章,在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4拓展课程资源,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俗话说“文史哲不分家”,语文课程资源涵盖面广泛、内容丰富,并且具有极强的实用性,语文老师若能不断拓展教学资源,抓住教学的契机,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人生目标,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生涯规划教育自然潜移默化、水到渠成。通过积极开展与语文相关的兴趣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经典阅读、记者采访、课本剧展演、播音、主持、演讲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又能让学生发现、展示自己的个性,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所在。活动期间,教师可以给学生适时介绍与语文相关的职业知识,如采访写作、新闻编辑、节目主持、朗诵与播音、文字处理技巧与艺术、电视编导、自媒体创作等,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的概念,增强生涯规划意识。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语文核心素养、相关行业的特点及从业能力要求,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拥有这些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意味着学生将来可从事的职业类型更加多样,可选择的职业范围更为广阔。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应积极挖掘语文学科与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性,将与语文学科相关的职业知识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相关职业有更加清晰且深入的认识,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思辨能力和责任意识等,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水平,引导其将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2.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5.1科学分组,目标明确
        教师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合理分组。例如,开展以诗歌为主题的小组合作学习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进行分组。音质好的学生负责诗歌朗诵,文字功底好的学生侧重评论和赏析,踏实勤奋的学生负责搜集背景材料,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帮助设计讨论话题,等等。教师应深入充分地了解学情,科学规划,因材施教,不过分降低难度,让人一眼望穿;也不刻意拔高,使学生望而却步。师生共同选定的讨论问题或话题应指向性明确,且具有讨论价值和可操作性。
        2.5.2展示成果,激励学生
        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是小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展示成果,并给予学生肯定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思维模式的创新。讨论成果的展示,无论是代表发言,还是多媒体展示,或者是形成书面小论文,都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结语
        核心素养是现代高中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语文文学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的核心文化,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说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师生共同努力,克服难关,完成新课标的要求,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新丽.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的应然价值追求[J].教育探索,2017(04):29.
        [2]王海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培育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11):37.
        [3]于洋.中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6(1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