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海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兴隆镇第一初级中学 441218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教学思想的逐步成熟,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教学需要教师更多的参与进来,从而更好地强化学生知识理解。教师为学生们设计初中化学教学内容时,应当结合学生们的学习习惯,以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要点,设计对应的教学方法,将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切实提升学生们的化学知识学习质量。为此,教师在系统教学研究后,决定为学生们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并使之同学生的学习实际相契合,全面优化其学习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综合教法;质量提升
在教师为学生们讲解初中化学知识期间,需要深入了解学生们的学习需要,而后设计对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内容。所以,教师经过系统性的教学分析,决定为学生们演示相关实验过程,希望可以使之为学生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学习印象。同时,教师应为学生们设计相关学习任务,使之能够引导并监督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此外,教师需为学生设计生活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借此培养其科学研究品质。
一、实验教学演示,加深学生知识印象
在教授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期间,需要教师综合分析学生们的实际学习关注点,开展深入的教学方法设计,并借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系统性的教学分析后,决定为学生们引入实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真正参与到化学实验的学习过程中来,切实感受化学实验变化带来的魅力,从而加深自己对化学知识内涵的深层感知。故而,教师综合分析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内容,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全面深化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印象。教师对学生们的学习习惯进行深度研究,并引导其开展相关的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例如,教师为学生们讲解“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实验时,就可为学生们设计相关的实验演示内容。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们讲解实验的反应方程式,以及其对应的知识原理。而后,教师为学生们展示实验用到的相关药品和实验器材,诸如锌粒、稀硫酸、试管等。通过教师为学生们回顾之前所学关于“验证实验器材密闭性”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理解更为细致。而后,教师为学生们展示关于“排水集气法”的操作细节,并为学生们讲解验证收集气体纯净度的知识,使学生对相关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更为全面。通过教师为学生们展示化学实验过程,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更为全面,相应的知识印象也更深刻。
二、任务驱动指导,强化学生自学意识
为了能够使学生们的化学知识学习更为高效,教师不仅需要强化其化学学习过程,还应不断更新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其化学知识水平。在教师看来,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期间,若是对所学知识内容感兴趣,则会产生相应的学习探究意识。所以,教师决定为学生们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使之能够驱使学生进行独立的化学知识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化学知识的方法。教师通过为学生们设计相关学习任务,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基础性的学习目标设计,到进一步的化学知识分析,再到对应的化学问题思考。学生需要通过自主的学习思考和分析,才能够真正掌握对应的知识内涵,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教师教授学生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时,就可为学生们设计相关学习任务,使之能够驱使学生进行深入高效的自主知识学习。为此,学生需要结合教师布置的阶梯性任务,进行逐步深入的自主学习。首先,学生从基础性的知识内容了解入手,而后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难度,从而逐步适应相关的学习过程。最终,通过学生不懈的学习和分析,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知识要点,从而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以及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相关学习任务,可使学生的化学学习更加主动,从而得到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
三、生活实践设计,培养学生科学品质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知识理解的层面上,还应不断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进行相关的生活化实践探索。所以,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需要,为学生们设计生活化的实践教学策略,希望可以切实提升学生们的化学知识学习质量。
例如,学生们在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就可由教师设计相关生活化实践研究策略。为此,教师要求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选取一节表面光亮的铁丝,分成均长的三节,分别做成干燥、潮湿以及酸性环境状态,其与环境因素不变。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使学生们的实验探究意识更加浓厚,对应的科学分析能力得到综合性提升,从而切实改善学生们的化学实践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为学生们讲解初中化学知识期间,需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设计综合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用以全面提升学生们的化学知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孟令卓.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五步曲——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02):57-58.
[2]杜冰.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初中化学复习教学设计研究——以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2):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