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和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5期   作者:杜剑玉
[导读] 在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与理性思维等方面的培养中

        杜剑玉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城站学校
        摘要:在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与理性思维等方面的培养中,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我国不断深入实施的新课改,虽然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使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存在极其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因此,为确保对小学数学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进行解决,教师需要深入分析产生小学数学两级分化的原因,确保通过采取合适的策略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不断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而使小学数学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相适应。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原因;质量;两极分化

         数学学科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属于关键性的学习,因为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能够奠定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但是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大部分教学都存在极其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种两级分化的现象会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为确保对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进行改善,必须积极的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不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对教学活动进行参与,从而同时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小学数学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与学生自身具有紧密联系,因为大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接触数学知识时,并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其正处于爱玩的阶段,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进行努力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其进行指导,会使学生分心根本无法对数学知识进行良好的学习[1]。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无法认真的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生两极分化的情况,教师的教学也属于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一方面,教师在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时,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而且也会忽略学生的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导向大部分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2]。另一方面,教师素质存在问题。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并没有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根本无法向学生有效的传授数学知识,会大幅降低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使小学数学存在极其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二、改善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策略
(一)对教学形式进行转变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外界事物产生思维认知的初级阶段,对事物存在较高的好奇程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导致学生会忽视教师的教学内容,极其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因为数学学科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思维性,使学生的学习存在较高难度,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需要对教学思路进行转变,向学生深入浅出的讲解复杂的知识点,确保通过有趣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能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3]。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构建活动主题课堂,确保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商品,然后对一些水果与零食进行挑选,向学生提问一斤苹果为5元,一盒牛奶为8元,我有20元钱,可以买这些东西吗?在这种活动场景下,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对课堂活动进行参与,能够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从而逐渐改善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对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平台进行构建
         为确保改善小学数学教学两极分化现象,教师需要让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能够更加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可以对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学习的平台构建,将想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沟通与合作中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数学学习思维,能够使学生对大量的数学知识进行掌握。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认识图形》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然后利用现有的教学素材,要求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提问,以及教师可以为每个学习下载提供一个组合图形设计图,要求小组成员进行着色,并对其中包含哪些图形进行记录,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进而更加顺利的对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进行完成。
(三)对教学分层理念进行落实
         在学习过程中人的主动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导致学生只能够被动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接受,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的心理。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兴趣,采取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不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对数学学习进行参与[4]。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情况,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级,A层级的学生是具有主动学习意识的;B层级的学生可以很好的对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完成;C层级的学生则是数学学习基础较差的,教师通过将学生划分之后,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对学习任务进行设计,促使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够对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掌握,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语: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导致学生在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同,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使小学数学存在极其严重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为确保有效改善小学数学两级分化现象,教师不仅需要对教学形式进行转变,也需要对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平台进行构建,还需要对教学分层理念进行落实,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进而强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晨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与应对策略研究[J].小学时代,2020(10):55+58.
[2] 吴晓霖,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解决策略[J].亚太教育,2019(07):124.
[3] 刘明,关于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有效解决策略的新思考[J].东西南北,2019(14):121.
[4]刘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解决策略研究[J].东西南北,2019(14):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