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5期   作者:崔贞蓉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

        崔贞蓉
        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小学  湖北省仙桃市433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教媒体逐步走进课堂,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为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等特点。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及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形象  直观  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以前的课堂教学耗时多、效益差;而且内容分析多、语言训练少;老师灌输多、启发自学少;应考练习多、知识积累少;空洞想象多、实际操作少;课堂批评多、评价鼓励少;对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的反馈流于形式。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等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还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它能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促使学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更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电教媒体的材料处理功能
        在数学教学中,为贴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经常将学生生活中的材料和他们身边的事物引入课堂中。很多时候,如果直接将客观事物摆在学生面前,虽然做到了教学的直观,但不利于教学的展开——因为数学知识是抽象的,现实生活并不等于数学。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直观与形象的,而数学又具有极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对学习材料进行数学化的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建构科学的数学概念。
        如在小学数学中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识,由于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并不独立存在,而是物体的一部分,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它(例如教师发给学生一张长方形的纸,实际上学生拿到的是一个“长方体”),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这时就可以发挥多媒体的材料处理功能。教学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些侧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并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侧面都是长方形,接着运用多媒体的“擦除”功能,将每个物体保留一个侧面,其余各侧面的边线、颜色、图案都擦去。这样“长方形”的表象就很好地建立在学生的头脑里了,让学生科学地了解“长方形”在生活中并不独立存在,为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的特征而奠定了基础。
二、发挥多媒体的演示功能
在数学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绞尽脑汁,自制教具,找实物、反复练习,讲解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如在教学“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通过电教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目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一条棱通过平移和相对的棱可以完全重合,从而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这一结论。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演示功能,直观、形象、动态的展示立体图形。这既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将抽象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学习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发挥多媒体的反馈评价功能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突出矛盾,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而且,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然而,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评价。运用多媒体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如在课件制作时,应用交互中的“判断”功能,当学生回答的结果符合题意时,屏幕上就出现一只鼓掌的小手和大大的点赞,同时播放“你真棒”的语音;当学生回答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时,屏幕上就出现一位表现很失落的小朋友,同时语音播放“请再好好想想哦”的语音。这种新的评价方式,能调节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快乐学习,并能积极地参与学习。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比不了解积极性要高。通过反馈,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四、提供多层次的练习功能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只有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才能保持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多媒体的最大好处就是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只有精心安排一些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呢?如果车轮做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如果只进行讲解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因为实际生活中,学生无法看到可以这么比较的物体,没有感性认识,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而用电教媒体设计的课件就能解决。课件演示:装着长方形或三角形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忽高忽低的前进;车轴没有装在圆心的汽车歪歪斜斜地前进着……学生在笑声中直接的感受到了车轮是圆的,车轴应装在车轮圆心的道理。利用电教媒体安排大容量的、形式多变的练习,不仅省时,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声、色、光、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有利于优化我们的教学效果,更突显出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地位。恰当利用电教媒体,不但可以加大课堂容量,而且能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参考文献:
        1.王增胜 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中国教育探索学刊
        2.罗会德 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速读月刊
    3.张爱芬 《东方青年》
    4.《小学数学课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