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5期   作者: 刘红军
[导读] 众所周知,数学具有高逻辑性、高抽象性、高复杂性的学科特征

        刘红军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灵璧实验学校  234200
        摘要:众所周知,数学具有高逻辑性、高抽象性、高复杂性的学科特征,是公认的最具难度的一门小学学科,对师生的能力水平有着较高要求。自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全民发展教育理念被提出以来,小学数学的教学观念也在发生着转变。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以外,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人能力的稳步提高。基于此,本文章对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应用
引言
        动手操作是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要求的,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知识内容选择相应的实物进行摆放、测量、拼接等操作,旨在直观观察各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也是学生与所学知识的一个互动过程。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探究、改良,提升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实效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一、动手实践操作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助力思维发展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尚未形成,他们极易在学习复杂数学知识时出现困惑。尤其对中高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会接触到一些几何图形或烦琐的应用题,这种困扰变得愈发突出。因此,小学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其逻辑思维的培养。动手操作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对此起到帮助作用。一方面,动手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外化的思考、表达过程,学生需要在操作中不断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这对于其逻辑思维的建立大有帮助。另一方面,动手操作也是一个再次梳理烦琐数学题目的过程,学生能够在梳理的过程中构建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这对其解答数学问题、吸收数学知识均有所助益。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他们对于新奇的事物总是很感兴趣,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他们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一旦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他们可以在其中发现数学的规律,为课堂顺利教学打下基础。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具体的物品支持,如此,学生往往会读物思学,实现快速掌握知识的目标。
        (三)化抽象为具体
        小学生经常通过直观的表面分析理解事物本质,因此极易在学习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时陷入理解误区。对此,教师要意识到,学习并不是单纯的“听”的过程,更是一个学生应调动多种感官去分析、去思考的过程。换而言之,如果他们能够在“听”以外,将“眼”和“手”的作用都调动起来,多角度地观察、分析数学内容,尝试自主探索,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就能够更深入、细致地掌握数学知识内涵,提高学习效率。这也是动手操作的实践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应用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科学的操作材料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对操作材料进行认知、观察和分析的过程,所以操作材料的选择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并且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为依据,对操作材料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整合,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有新的体验,挖掘出其中蕴含的知识内涵。
        (二)创设情境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过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虽然她当时提出这句话是针对幼儿园教学,但笔者认为同样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所以,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上抽象的知识,教师除了进行详尽的讲解外,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使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更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操作进行学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透彻,进而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水平。
        (三)挑选合理的学习内容进行实践
        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动手实践寻找正确答案时,一定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让学生亲手动手实践探索,教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比如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选择一些难度较低,适合学生进行探索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但是教师如果选择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学生不管怎么努力都很难探索出正确答案,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并为学生选择恰当的探索学习内容。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把握好课堂节奏和教学进度,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四)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的正确方法
        虽然动手实践操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实践操作的正确方法,学生就可能不知道如何通过自主探究进行有效的学习,甚至还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不升反降。所以,想要使动手实践操作能真正促进小学数学水平的提升,教师就必须在学生操作前教给学生正确操作的方法,操作过程中进行适时的指导,操作结束后带领学生一起总结经验,进而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实践操作,全面促进数学教学水平。
        (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后的反思和总结
        操作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对操作内容、过程和结论进行总结和反思,这也是梳理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数学思维进一步提升的过程。教师需要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口语化和符号化的表达形式进行总结,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结构不断丰富、加强。教师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过程书写反思报告,反思如何设计操作过程,采用了何种学习策略,操作之后得到什么结论,得到了哪些启示,并且要研究操作的不足之处,如何改进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结束语
        总之,教师应根据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的操作模式。只有让学生在动手探索中发现数学的空间规律和内部结构,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掌握这些知识的原理。在动手操作和具体教学中,使数学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何东萍.分析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81-82.
[2]胡玉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90.
[3]王娟娟.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教学的思维体操[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