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天立学校 628300
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问题式教学法,其重点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主线进行开展,那么如何发现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也就成了问题式教学的重要部分。本文基于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案例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案例
引言
钱学森先生是最早提出问题意识的学者,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先生所创作的《关于思维科学》。从理论入手进行分析,问题意识实际上指的就是我们把问题转化成学生思考探究的对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建立必须解决问题的求知状态。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推动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结合情境,设计问题
情景的设计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情况,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联系日常生活,贴近社会现实,使学生迅速融入到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首先,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适当拓展和深化;其次,从学生生活中看到的现象或经历过的事情入手来进行情景创设;再次,可从时事热点说起,将知识融入其所关联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中,用情景展示地理是与现实社会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一课可以用深圳改革开放前后景观图片、人口总量的变化和深圳市GDP数据的变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情境创设应该体现开放性和关联性。一个成功的情境创设应该包含问题,并且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空间。布鲁纳说:“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
二、积极探究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
新课标中明确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能力提升的前提就是质疑。质疑也是学生能够持续思考,分析问题的原始动力。学生只有产生质疑才能提出问题,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并且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此欲望的驱使下合作探究思考大气的热量来源是什么?大气的受热会有哪些过程?这便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这样深层次的探究,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养成了乐思喜问的好习惯。这样的课堂,学生俨然已经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也逐渐活跃起来。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发现新的问题,形成问题树,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走向生活。
三、问题式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加强师生交流互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始终倡导着“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而该理念所强调之重点便是生活对教育的重要性,其认为学生应当将自身所学知识积极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以此方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而非是“纸上谈兵”。因此,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生活化教学方法时,老师可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转化为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创设浓厚的生活化情境,如此一来,将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如在介绍“台风”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引进台风天气的常见现象,如“龙吸水”。对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为学生讲述相关故事或播放相关视频,以此充分激发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点的兴趣。这时,老师再带领学生主动去探究大自然中的奥秘和这个神秘的现象,待学生对“龙吸水”原理产生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后,也便能获知台风的形成原因。又如,针对“冷锋、暖锋”的相关知识点教学,若仅是基于教材中的理论来加以讲述,则势必会令学生感到晦涩难懂。但若能引入学生熟悉的事物,则势必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如常言道“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对于此谚语,教师便可将之引进课堂教学,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其中包含了那些地理知识。紧接着,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演示冷暖锋的形成过程,如此一来,学生势必将茅塞顿开,继而也能透彻理解何谓冷暖锋。
四、角色扮演创设问题情境
角色扮演对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重点知识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高中必修二以区位选择和空间规划为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不涉及较深层次概念和逻辑性问题的研究,可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发现问题。课堂上,作为农业专家的代表以理论传播交流的形式向广大农民传授农业种植中所需要遵循的各种条件,在这一情境中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时所需要考虑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等基本条件。接着农业代表会根据自己日常的实际经验向同学展示在现实的种植过程中除需要遵循基本条件外,还需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在这一情境中学生会了解到农业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会被带到一个又一个的情境中,产生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经过同学之间的质疑不断的得到解决,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同时又体会到了自己不断解决问题的喜悦,为学生的发展树立了信心,营造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结束语
高中地理知识的复杂和抽象往往会使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强烈。这会使课堂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将教材内容变成问题进行课堂知识教学,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和思考当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思婷.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2]韩丽.基于区域认知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案例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3]胡晓丽.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