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莉
广西省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同富小学 邮编 530699
摘要: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教学的努力方向。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所以,在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核心素养的诉求来改进和创新教学策略,争取培养学生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素质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高年级
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在学生思考、探究、实践和交流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因此,在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采取灌输式教学法,而是要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特点和内涵,适当调整教学手段,争取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踊跃实践,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一、品词品句品读,加强语言理解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加强课文诵读,带领学生品词品句,以使学生在朗诵过程中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课时,我借助字理析词品味语言美--“先理解本意,再理解文中意”。教学程序是先让学生将课文中不理解的词提出并读熟,然后通过分析重点字的字理来理解词义,最后联系课文进步理解。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尽管遭受了无数的失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学生读句子找出重点词“执著”,再找出词语中的重点字“执”并进行字理析解,(出示图片1)大家来看最初“执”字是这样写的,原来我们古代的人造这个“执”字是这样想的: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出示图2)“执”字现在就演变成这样了。“执”字本来指拘捕,现在又引申为为达目的不惜一切代价坚持的意思。在课文里“执著”是指(引导学生读:炎黄子孙为了实现千年飞天梦,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努力坚持着。)“执著”中的“执”字就是常说的坚持不懈的意思。请大家比较这两个词,能换吗?
通过比较,这个“执著”是不能换成“坚持不懈”的,“执著”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体现了炎黄子孙为了实现千年梦执著追求。有了以上的字理析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用换词法比较,通过这样的迁移性的运用训练,能真正凸显“语文课学语文”的特点,让课堂充盈浓浓的语文味,以使学生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读,是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可行之法。
二、创设语用情境,锻炼语言运用
言语实践的教学,表达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难点。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运用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流畅地表达和交流,这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具备的素养。所以,在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符合其认知规律的语用情境,以丰富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辩论、对答的形式体现课文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三人一组,两名学生分别扮演两小儿,另一名学生扮演孔子,接着,三名学生按照课文情节进行表演。而在提出文中的论点时,学生需要将文言文转化成自己常用的语言,另一名学生则需要判断对方的意图,然后根据语境要求予以回应。比如,当甲生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我们比较近,中午的时候距离我们比较远。”乙生则说道:“我的观点与你恰恰相反,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我们比较远,而中午时距离我们比较近。”这时“孔子”问道:“你们的理由是什么?”然后两名学生继续展开辩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立足言语实践,培养思维能力
语文相关的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过程中独立思考、尽情想象,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题临安邸》一课时,我为学生朗诵诗歌,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然后以讲故事的口吻来翻译诗歌。其中有学生答道:“诗人站在杭州城一家旅馆的窗前,远望青山连绵,楼阁重叠,西湖上人们载歌载舞,饮酒作乐,这时诗人发出感慨:这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休呢……”之后,有学生提出质疑:“既然西湖这么美,诗人为什么希望歌舞停止?这不是不合理吗?”我回应道:“是不是诗人心情不好?或者当时的社会背景比较特殊?”在师生对话的驱动下,学生主动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并通过思考、辩论对诗人的心境做出合理分析。所以说,在阅读教学中立足言语实践,给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索的契机,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引导分析鉴赏,提升语文素养
随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理念的推进,审美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迅速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和鉴赏,从遣词造句之中感受文字之美,从故事情节中感受人性之善,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
例如:在学习《书湖阴先生壁》一课时,我则带领学生探索古诗词的语言魅力。比如针对诗歌后两句,我让学生思考:“这两句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答道:“溪水环绕着农田,远处山峦一片青翠。”接着我继续问道:“同学们的描述十分客观,可是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景色在诗人笔下具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在问题的提示下,学生抓住诗句中的“护”、“绕”、“排”、“送”,表示这几个字眼使景物更加生动、活泼,并使其富有人的情感,呈现了诗歌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之美产生更深的体会,并提高学生分析鉴赏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五、渗透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呈现与渗透。
例如:在学习《梅花魂》一课时,我让学生认真阅读文中描写梅花的段落,然后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几幅以“梅花”为题材的国画作品,让学生将画作中梅花的形态与课文中对梅花的描述进行对比,以使学生对梅花精神产生更直观、深刻的理解。之后,我借此机会给学生拓展国画的分类、特点和基本技法,并对几幅国画进行简要鉴赏,以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兴趣。而在学习《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我则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过春节的习俗,待学生引出“对联”、“拜年”、“守岁”等话题时,我则鼓励学生对其进行拓展介绍,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升华语文教学的意义。
总之,在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当下和未来的发展需求,把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放在首要位置,据此调整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克刚.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7(23):16-17.
[2]李付琼.小学语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0):19.
[3]井枫屏.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2017(33):62-63.
[4]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M].汉语·阅读,2017(5):15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