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长征精神根植学生心中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5期   作者:邓国姣
[导读] 律诗在唐朝中期达到鼎盛,宋元以后逐渐衰微

        邓国姣  
        湖北省仙桃市二中小学部  湖北省仙桃市433000
        摘要:律诗在唐朝中期达到鼎盛,宋元以后逐渐衰微。一代伟人毛泽东让律诗在现代文学中又绽放出璀璨的光芒。《七律长征》虽然只有短短的56个字,却写尽长征的波澜壮阔。它表现了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给人强烈的思想震撼和情感共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文本与史料相整合,知识传授和爱国主义教育互为表里;扣诗眼、抓关键词体悟诗情,辐射课后习题渗透爱国情怀,收到颇好的效果。
        【关键词】文本与史料整合  词语体悟   多种形式的读  课后习题辐射
        一、注重文本与史料的整合,酝酿情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史一般不分家,大多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的形式记录下来。《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并阐述道: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七律长征》这首诗歌无论在革命史上和诗歌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学生而言,搞清楚它的历史背景尤其重要。在上课前一周,我就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搜集红军长征的史料。课堂上,我花了很短的时间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历史知识的渗透:1、 什么是长征?2、长征的起止时间;3、红军长征的路线图;4、李德对长征的影响;5、泸定桥的地理位置及石达开抢渡大渡河失败的原因。在解说长征地图时,我对红军长征路线和政治事件进行了取舍,紧扣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解说: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至遵义这一段行程,由于共产国际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使红军损失惨重。尤其湘江战役,让红军锐减五万多兵力。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此后的长征,在一代伟人、战略家、 军事家、诗人毛主席的率领下,红军一路北上,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之后折返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通过课外搜集资料和课堂交流这两个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学生学习全文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紧扣首联悟诗情
        《七律长征》这首诗采用全景式写法,首联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联既浓缩了二万五千里行程,又高度赞扬了红军的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一联搞清楚“等闲”一词的含义,全联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我将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面对这些艰难险阻红军的态度是什么?红军对穿越万水千山的评价是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由老师归纳出诗句所表现的红军精神。在后面的教学中,学完颔联和颈联都让学生结合首联思考,和首联连起来训练朗读,反复吟诵,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领悟诗歌的高度艺术概括性。
        三、抓关键词体悟情感
        新课改的实行,使教师越来越重视对文本的研读,力求能够更高层次、更深入地解析课文,以简驭繁的把握整篇课文,通过对文本精巧的解读,让学生逐渐具有自主探索、研究、感悟的能力。
        对于颔联和颈联的把握,我着重抓了四个关键词的教学。分别是“逶迤”“磅礴”“暖”“寒”,而对这四个词语的处理,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首先我让学生结合工具书上的资料谈对“逶迤”“磅礴”这两个词语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小结这两个词不仅外形上有特点,读起来也很有韵味。我指导学生将这两个词和山脉组成短语,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读出山的连绵起伏,“乌蒙磅礴”读出山的高大巍峨。随着老师音量,手势的高低,学生效仿朗读。朗读诗句出现的画面感,让学生可以用简笔画画出五岭山脉的连绵不绝,乌蒙山的高大巍峨,形象的图画给学生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至于“暖”和“寒”的处理,我则借助了故事和影片。我给学生讲述了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金沙江地处深山老林,两岸都是悬崖峭壁。蒋介石妄图将我工农红军消灭在这深山老林里。毛主席巧使一招调虎离山计,用很小一部分兵力牵住敌人的主力部队,在川滇黔边境转圈圈,红军主力悄悄渡过金沙江,不费一枪一弹,一兵一卒,活捉了对岸的守敌,占领的敌人的阵地。这是一场智慧的战争。打赢了胜仗红军心里特别高兴,用诗句里的一个字归纳就是“暖”,指导学生用高兴喜悦的心情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云崖暖”一句。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这两场战役实际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让学生观看了“飞夺泸定桥”的影片。引导学生归纳战争的惨烈,用诗句中的一个字归纳即是“寒”。寒既是指战争的惨烈,也是指河水、铁索的冰寒彻骨。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深刻体会到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智慧、喜悦,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和诗人对死难烈士的缅怀之情。从而突破了文章的难点。
四、以读为本  贯穿始终
声音是可以表情达意,传递情感的。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初读感知时让学生个别读,着重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气势。精读指导学生按照老师划的节奏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无论古体诗,近体诗,还是现代诗 朗读时都应注意节奏。只有按节奏朗读诗歌,才能读出汉字的韵律美。在学生充分练习的基础上,我设计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范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在品读重点句子后,着重指导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让学生读出红军对困难的藐视,读出红军的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对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着重强调学生对暖和寒内涵的理解,读出文字背后的温度。最后,我给学生出示了名家对长征的评价: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后,配乐让学生齐诵《七律长征》。学生在轻松的朗读中感悟课文,提升语文素养。
五、辐射课后习题,延续长征精神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七律长征》课后链接中出现了一首词: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首词是毛主席写于长征出发前,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我以此为契机,给学生推荐了另外三首词:《沁园春雪》、《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军》、《诉衷情。江山靠谁守》。我主要采用出示诗词灯片,让学生个别读或齐读,教师花了几分钟用过渡语串讲这几首词的历史意义。红军长征结束后,星星之火迅速燎原,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国共两党合作。《沁园春 雪》毛主席写于国共两党谈判期间,红遍重庆文艺界。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放全中国,将国民党赶到台湾去。《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军》写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之时。毛主席一生疆场驰骋三十年,之后领导新中国建设27年,他的很多词都豪情万丈,然而他临终前的最后一首词《诉衷情。江山靠谁守》却让人潸然泪下。这四首词将新中国的成长历程有机的串联在一起。学生读完最后这首词自发回答出:江山靠我们守!
学习《七律长征》,除了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回顾历史,更多的是传承革命精神,了解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真正意义。至此,这篇课文高效的完成了它所有承载的语文任务,长征精神亦根植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学参考书
2、《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乌蒙山、岷山史料
3、《毛泽东诗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