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学院 261021
同伴合作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成长对增进幼儿改善伙伴关系、建立友谊有重大意义,同时增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培育幼儿良好品格。因而,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钻研是幼儿合作钻研范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户外游戏是幼儿园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游戏场地较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材料进行游戏。因此,这一活动是幼儿喜欢的。幼儿园每日活动应注重幼儿在户外游戏中的合作能力。良好的合作能力有利于在班级中营造和谐的氛围,通过本研究有助于幼儿教师了解在户外游戏中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方法。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潍坊市潍城区四所幼儿园大班,共10个班的26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分析了当今儿童户外游戏合作行为的现状,以此为根据提出在幼儿园户外游戏中如何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同时也希望帮助家长进一步认识和关注幼儿的合作行为,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幼儿合作行为指导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本研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到,当今我国的教育专家在户外游戏这一特定的教育情境下研究幼儿合作行为的较少,对户外游戏场地安全设施、游戏材料投放的研究较多。经过这次的研究,我们进一步了解在幼儿园中户外游戏开展的现状,了解幼儿教师是如何设计与组织、实施户外游戏活动。通过各种研究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相应的理论知识,以此丰富我国已有的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有关方面的理论研究。
实践意义:从当前的数据分析看出,如今幼儿教师不能充分理解幼儿合作行为,不注意幼儿合作行为的引导。尤其是在户外游戏中,教师认为幼儿的安全问题是唯一需要注意的问题,大多数幼儿教师在组织户外游戏过程中采用放任的态度,不在意幼儿在进行什么样的游戏及使用哪种合作策略来进行哪种合作行为。通过此次研究促进教师对户外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的理解,幼儿教师充分掌握促进幼儿合作行为的策略,并应用于教育实践活动。
二、户外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类型
(一)按游戏的组织形式划分
按游戏地组织形式将幼儿合作行为的背景划分为全体参加的集体游戏和自己选择的自由游戏。集体游戏:集体游戏基本上是由每个幼儿园都不相同的,在园长的组织带领下,各年级的老师根据本园特色与幼儿特点制定集体游戏,这个游戏中有着老师的计划与目的,老师的强制性要求,全班幼儿都要参与,幼儿无法随意活动。主要包括:早操游戏,课间时间的户外游戏等,如有教师带领下的“保护小树”的游戏。自由游戏:幼儿自由选择活动材料、玩伴,自己寻找玩法的游戏。没有突发情况时,教师不参与幼儿的游戏。
(二) 按活动区域的功能划分
按活动区域的功能与器械组成划分,将幼儿合作行为的背景划分为器械区、游戏区、沙水区、动植物养殖区等。
1.器械区主要由滑梯、秋千、跷跷板等大中型器材构成;
2.沙水区由沙和水常见的大自然中的天然材料组合而成。一般情况下幼儿园根据所需建设不同规格的沙池和水池,同时提供铲、挖、推、筛等类型的工具,方便幼儿自由玩耍;
3.动植物养殖区:大部分幼儿园会有一块种植区分给不同的班级。
各个自由选择要种植什么;
4.游戏区:一般情况下场地空旷,可供幼儿在场地上进行全体幼儿都参加的集体游戏,例如课间游戏操、踢毽子、跳大绳等。
三、 幼儿园户外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分析
(一)不同组织形式的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的统计分析
不同组织形式的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通过观察儿童在集体游戏时幼儿合作行为发生的次数较多,共发生55次,达到了84.6%的比例,但在自由游戏中幼儿一起做事的情况才有10次,占总体的15.4%。这说明在教师强制性约束下幼儿出现同伴合作行为的次数较多;在幼儿自由游戏中,因为幼儿可以玩自己想玩地,所以合作行为发生的次数较少。
(二)不同区域的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统计分析
不同区域的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通过访谈得出幼儿同伴合作行为在游戏区、器械区和玩沙水的地方发生的次数较多,一共发生了145次,达到了91.8%,其他区域幼儿同伴间的合作行为出现的次数较少。这说明游戏玩具的种类不同,幼儿间的合作行为产生与发展的情况会有差距。
四、户外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的策略
(一) 户外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的策略
1.开展混龄户外游戏活动
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放弃年龄、班级的限制进行混龄的户外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既有年龄大的,又有年龄小的,自由选择伙伴。混龄户外游戏,活动空间是所有幼儿共同享有的,进行游戏的场地扩大,玩伴增多,游戏材料也不再是自己班级固有的那几样,可以更加吸引幼儿进行户外游戏。但是幼儿间矛盾发生的频率会加大,教师需要及时解决幼儿间出现的问题。幼儿在户外游戏中,幼儿以大带小,年龄大的幼儿会自觉照顾比自己年龄小的,从而担当了“家长”的身份,他们的责任感会增强。而小班幼儿觉得帮助他人的行为很厉害,让幼儿有一种自己能帮助他人我真棒的快乐,帮助幼儿的体会合作和责任的意识。
2.利用户外自然资源
和社区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周边环境,添加合作的方式和内容,让幼儿进行多元化的合作游戏。让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体会游戏中相互帮助合作的乐趣。你帮我系鞋带,我给你穿衣,在翻越障碍物的游戏中你拉着我、我拉着你等景象,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合作。合作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已不再是让人头痛和不可捉摸的事情。
3. 树立榜样
在户外游戏中教师及时的对幼儿的合作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当有极端不合作的行为出现时,教师及时进行言语劝说并进行恰当的示范。例如在“帮小白兔搬家”游戏中有些物品又大又重,东西又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分为两组进行比赛,一组有一位老师组成,另一组由三位老师组成。充分发挥替代强化的效应。因为幼儿喜欢模仿老师的行为,认为老师的行为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因此老师要有良好的合作行为给幼儿树立榜样。同时,当幼儿出现合作行为时进行适当的鼓励,提供幼儿学习的榜样,让幼儿指导如果我也这样做了就会有表扬,幼儿会更加愿意呈现这种行为方式。
合作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能力,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婴幼儿期是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让幼儿在游戏中产生合作行为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户外游戏是提高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科学地建立游戏环节,努力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次的研究发现大班幼儿独立自主的意识加强,幼儿往往更加倾向与独立完成任务进行游戏,但同时教师不能忘记合作的重要性。将合作精神灌注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创造机会让幼儿体会因合作而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在户外的游戏中幼儿更容易发生合作行为。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户外游有意识的进行合作训练。增加户外游戏的材料投放,充分利用户外的自然资源,发挥户外游戏的教育作用。教师坚定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有效干预方法不断学习指导幼儿游戏的新方法,参与幼儿的游戏,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学习、丰富教学经验,掌握最新的户外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