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正伟
泸州高中 四川省 泸州市646000
摘要:人们的生活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进步,而提升教学质量的观念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因此,作为一名时代发展中的高中物理教师,要明白提升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就是要实现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态度分析策略,从而事半功倍的在新课改下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目前的教学策略正在朝着这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过去单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很少出现在课堂当中。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让自身的教学思想与时代的发展并进,以求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降低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的难度,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物理知识点后越来越有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新课改下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作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融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课堂上融入生活元素是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也是如今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尤其是对来源于生活中的物理学科而言更是如此。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善于融入生活元素体现物理学科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以足够强大的学习动力去获取知识和技能,实现在新课改下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目标。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曲线运动》这一节时,首先,我对学生说道:“在生活中有很多种运动情况,例如我们经常在学习中会用到的直线运动,那么与‘直’相对的是什么呢?”于是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而我通过生活中弯道、踢足球等现象引入了新课,让学生了解了曲线运动的定义。然后,我通过将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做有机融合,带领学生探究曲线运动的方向,并通过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做辅助,使学生体验到了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理解了曲线运动的性质。最后,我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做了整理,并让其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融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从而让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物理知识,切实在新课改下实现了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日新月异”是用来形容如今科技发展迅速的一个成语,从这个成语的分量以及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来看,如今教育领域中的资源已经今非昔比。
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及时发现多媒体技术的价值,从而努力学习提高自身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在新课改下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天体运动》这一节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简单为学生介绍了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佳作《天问》,从而引出了一系列与茫茫宇宙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了中国对天体的认识。然后,我运用多媒体技术与教材,帮助学生有了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简单了解。之后,我继续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天体的运动,助力学生理解开普勒三大定律,并对学生讲述了这三大定律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体会到了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最后,我引导学生整理了学习内容,组织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情境具体化,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从而在新课改下充分达到了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人们常说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有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不愿意用太多的时间于实验教学之中,以致于使学生所处的物理课堂相对有些枯燥。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重视实验教学,营造充满生机的高中物理课堂环境,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完成在新课改下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任务。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时,首先,我在讲台上放了一辆小车,使其处于静止状态,对学生说道:“怎样才能让它运动起来呢?”于是有学生回答说“用力推它”这句话。由此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引入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然后,我引导学生回顾了力和运动关系的历史,使学生认识了相关任务,重点为学生介绍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帮学生懂得了推论一定要在可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之后,我带领学生认识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助力学生明确了惯性的概念,使学生有了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正确理解。最后,我组织学生交流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重视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在新课改下充分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还能够创新出许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时刻具备创新意识,并做出探究的实际行动,达到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朱玉荣.探究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9):9.
[2]陈哲斌.探讨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新课改下的教学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