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构建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5期   作者:胡涛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科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的能力提升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人士的重视
        胡涛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一实验小学2531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科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的能力提升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人士的重视。本文作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构建做了简要的论述,纯属一家之言。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对数学教学展开了深入的探究和广泛的实践,在多年的探索中既取得了诸多不错的成果,也走了不少的弯路。笔者作为其中的一员,亲身参与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诸多改革,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现归纳如下。
         一、借助动手操作,活跃学生思维
        小学生爱玩好动,对未知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小学生了解未知的方式很简单,就是通过感官触碰未知事物来满足自己的内心好奇。动手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它能帮助小学生更快捷更形象地了解未知,并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也会给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数学知识能够实现抽象到具体、形象到直观的转变,因而不少教师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重现思维的过程,一味的依靠信息技术进行展示,这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害无益。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也能够忽略了动手操作这一重要的原生态课堂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内容时,笔者就让学生尽情地在课上发挥了动手能力。上课之前,笔者手持一个纸制的圆锥体,向学生问道,“同学们,这是什么?”“——圆锥。”“它的底面是什么形状?(笔者将圆锥体的底面展示给学生)”“——圆形。”“那它的侧面是什么形状呢?”这个问题问出后学生都陷入了沉思中,然后纷纷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梯形,——圆形。”笔者微笑着摇摇头,然后将这个圆锥体拆开,将它的侧面慢慢展开,展开后同学们看到了圆锥体侧面的庐山真面目。“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扇形。”然后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锥体,学生都兴高采烈地动起手来,课堂上的学习氛围立刻被烘托起来。做完之后,笔者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动态展示了圆锥的展开图、圆锥体的各种特征,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优化。
         二、借助合作学习,实现能力提升
        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它是一种富有创新而又有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数学课堂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改革。

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对于合作学习也多有应用。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合理分工完成“掷一掷”的小实验,并得出结论,由小组代表发言。在布置完学习任务之后,笔者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完成实验,及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再适当的予以指导,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
        但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笔者意料之外的插曲——成绩好的学生被拖累拖跨的个别现象,优秀学生忙于应付辅导帮助学困生,影响了自身更深层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和能力的提高;少数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优秀生产生依赖情绪,由于他们的发现、创造往往滞后于优秀的同学,因此他们的思维火花就容易被淹没,从而使他们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使学习更加被动。小组讨论、交流时,个别学生抢着发言,那些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是最大的得益者,而对部分没有表演欲望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成为被忽视的弱势群体。
        三、借助及时点评,突破学习瓶颈
        前面已经提到过,小组合作弱化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加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但是弱化不等同于教师不发挥作用,我们要意识到小学生存在合作能力差这一现实情况。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小组合作中教师需要多加引导,避免小组合作的无序,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的突破,达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内容时,笔者就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笔者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根据例题重点提示学生自主学习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可以知道什么?第二,根据你的理解尝试解答。首先,笔者为学生留出了5分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的时间,看学生是否能够自己解决这一问题。5分钟之后,无论各小组内探究的结果如何,都暂告一段落,由笔者开始点评,笔者详细各小组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存在的误区有哪些,然后给予了学生一个重点的提示:小组内交流你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知道什么?第一点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弄明白关键句的意思。如此一来,通过笔者及时的点评,给各小组指明了解题的方向,避免了时间的浪费,更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学习任务的达成。
        总而言之,处理好全体学生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等,这些课堂上数学教师需要处理好的关系,就能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希望诸位能认真研究,以期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孔春燕.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16(08):31.
        [2]谭德祥.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