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梅
湖北省十堰市土城镇土城初级中学
摘要:在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如何优化班级管理工作,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班级环境,是班主任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初中生容易出现叛逆、自卑、焦虑等,为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柔性管理”是以情感交流为主导的班级管理模式,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与学生形成友好的关系,在班级内创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推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形成促进作用。本文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对班级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的有效构建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柔性管理;构建策略
在初中教育阶段,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然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较为敏感,对教师、家长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班主任应当从初中生的实际心理状态出发,与他们进行情感层面的交流,构建出柔性管理的模式,在班级内形成和谐融洽的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营造民主化的管理氛围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的管理模式,注重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而不强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将民主作为基本的原则,在制定班级计划、执行班级事务的时候,鼓励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公,由传统的被动管理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化的管理,提升学生自主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对于班级中各种事务,班主任不能独断专行,而是要倾听学生的想法,让班级中每个学生都享有表达意见、参与管理的权利。例如,班主任可以将全体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的方式轮流开展值日工作、纪律管理及班级活动等工作,增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参与程度,通过民主化的管理氛围,提升学生对班级管理事务的责任感,从而实现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
二、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初中生成长中的许多问题都与家庭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班主任应当注重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的成长环境形成一定的了解,获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才能确保柔性管理的有效开展,与家长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举行开放交流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班级中进行参观,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从而更好地配合班主任完成班级管理工作。
通过这样的方式,班主任、教师能够与家长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同时也能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发展动态,有利于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提升柔性管理的有效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三、依据规章制度管理学生行为
情感是柔性管理模式的关键因素,然而,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除了依托情感交流管理学生外,还要明确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管理。班主任在与学生建立情感纽带的时候,也要严格要求他们在学校中的行为,不能让学生形成轻慢、懈怠的态度,以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将“柔性”管理与“硬性”制度恰当地结合起来。例如,对于学生违反课堂纪律、不及时完成作业、迟到早退等问题,班主任一方面要从情感层面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建立起明确的班级制度,才能让学生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制订班级制度的时候,班主任可让全体学生参与进行,共同讨论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班级制度制订的参与者,从而增强学生对于班级制度的认同感,提高他们遵守制度的意识。
四、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将学生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在班级当中,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诸多差异,特别是初中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希望张扬个性,表现出自己的特点,获得家长、教师的注意和认同。学生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如果班主任不能正确地面对和处理学生的差异性,就容易降低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和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在柔性管理的理念下,班主任要用包容、尊重的态度来面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化的班级管理评价机制,不能仅从学习成绩来评价和要求学生,而是要看到学生在性格、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具备的优势,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引导学生在利用和发展优势的同时,弥补自己的不足,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以学生的心理水平和发展需求为基础,淡化管理者的角色,与学生构建出亲密友好的关系,让情感成为联系师生的纽带,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实施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增进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学生一同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用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表现出来的个性化差异,以此来构建出科学有效的柔性管理模式,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班级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小蓉.试析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8(11):271.
[2]麦智敏.浅谈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5):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