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现状和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5期   作者:梁福业
[导读] 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逐渐被摆在农村中学整体教育体系的重要位置。
        梁福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县四把镇四把中学

        摘要: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逐渐被摆在农村中学整体教育体系的重要位置。有效的德育教育,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为了取得高质量的德育效果,笔者对当前农村初中德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思考了调整德育策略的具体方向。因此,本文将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现状;对策
        学校中的德育主要是指教师按照一定标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施加系统化的影响,以此来优化其个人品行,从而使中学生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开展德育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中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从而使其成为符合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更是受到了教师的广泛认可。但是,从农村中学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德育工作仍然是整体教学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这阻碍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初中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在农村初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德育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不断促进德育质量的提高。
        一、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现状
        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可以发现当前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仍然面临一定的困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德育制度并不完善。由于对德育教育的意义认识并深入,所以并未在德育工作方面进行过多的投入。因此,学校中德育管理的机制并不健全,使得各项德育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此外,现有的德育机制也逐渐沦为形式,难以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第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德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而教师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直接负责人,所采用的相关德育策略仍然比较落后。这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习惯于采用“指令式”、“灌输式”的方法开展德育工作;二是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学科教学中,对德育的关注比较少。
        第三,当前,农村初中学校,很多学生都属于留守儿童群体,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学生的家庭教育有所缺失。同时,由于监护人的素质参差不齐,所以难以进行高质量的监督与引导。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该进行更加全面的思考,以此来为初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二、农村中学德育教育优化策略
        1.构建德育体系,明确德育目标
        为了开展高效的德育教育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正如前文所述,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负责人,所以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校中的德育资源,并在学校现有体制的基础上完善德育体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深入思考具体的德育目标,并将其与德育体系进行紧密的融合。这样一来,可以使德育活动更加有的放矢,从而为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经过不断的思考和讨论,逐步将本校的德育目标确定为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劳动意识、纪律观念、健康心理等几个方面。在这些目标的引导下,从以下几个角度构建了德育体系:
        第一,在学校的帮助下,成立了德育管理部门,并对教师的德育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责任分工;第二,赋予学生会、团委等部门充分的自主权,以此来组织相关的德育活动;第三,在班级德育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常规的德育管理机制,以此来指导班级中具体的德育工作。最终,借助完善的德育体系,逐渐完善了学校整体的德育框架。


        2.转变教育理念,强化自身素质
        从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普遍处于尚未完善的阶段,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十分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由于教师对于中学生来说通常会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所以教师的个人言行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加重要影响。因此,在农村中学德育中,教师应该逐渐转变滞后的教育理念,并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此来对初中学生进行更加积极的引导。
        为了树立更加科学的德育观念,我和其他教师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自身素质进行了强化:第一,认真研读各类教育书籍和著作,尤其是重点分析和探索了与德育教育有关的资料内容;第二,积极参与各种专家讲座以及教师培训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比较科学的德育教育理念和德育组织方法;第三,及时和其他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方法的交流,从而借鉴其他教师的德育经验,并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最终,通过多种途径,逐渐使我和其他教师的传统德育理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对于德育质量的提高无疑会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
        3.完善德育课程,提升德育实效
        毋庸置疑,德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为了取得更加理想的德育效果,需要组织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但是,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往往只是将德育的内容渗透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德育方式难以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应该有意识地构建专门的德育课程,以此来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如“挫折教育”是一种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并逐步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重要心理教育内容。由于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所以挫折教育也逐渐成为德育中的重点内容。为此,我专门安排了一些课时对学生进行了挫折教育。具体来讲,主要给学生讲解了《中学生心理特征》、《认识挫折》、《中学生遭遇挫折时的一般反应》、《中学生挫折教育的基本特征》、《中学生应对挫折的主要策略》等课程内容。利用这些课程,逐渐使学生明白了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面对挫折,而这一结果也有效维护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4.实行家校共育,拓宽德育范围
        从实际情况来看,留守儿童群体的德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难点。对于这个群体,最明显的困难就是缺乏家长的引导。同时,农村家长的整体素质也是比较低的,往往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发挥出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将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整体的德育体系当中。在家校共育模式中,要逐步协调学校和家庭的德育理念,以此来逐步扩大德育教育的范围,从而进一步强化最终的德育效果。
        在组织本班的德育活动时,我会有意识地和家长以及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保持紧密的联系。在沟通的过程中,我重点讲述了一些当前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此来使家长和监护人认识到了德育活动的重要性,并使其掌握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家庭德育方法。除了基本的沟通交流之外,我还会深入到学生的家庭中。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家庭,我会重点了解学生生活中面临怎样的困难,并提供一些切实的帮助,从而逐步减少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最终,通过家庭与学校的配合,使德育教育的效果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总之,德育是一项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工作。因此,在农村初中教学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德育教育的现状,并理清德育活动中的不利因素,然后以此为基础实施针对性的德育措施。唯有如此,才能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从而逐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新.新时期加强农村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建议[J].时代教育,2017,(22):155,165.
        [2]黄群.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与革新思路阐释[J].教育界,2017,(34):122-123.
        
        [3]张小萍.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27-4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