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易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十八小 554300
摘要:音乐是神奇的,它能用旋律就让我们的思绪飞扬,音乐是令人愉悦的,它欢快的节奏如同一支可爱的圆舞曲,音乐是厚重的,音乐人不仅将自己的思想放进歌曲中,更将其所在的一个时代的兴衰荣辱都投射到音乐之中。因此,本文以小学音乐为载体,结合教师的亲身实践,对探究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建议的这一论题进行一番详细的个人观点说明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构建;教学问题;改善建议
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构建丰富有趣的音乐课堂,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首先分析学生音乐相关基础,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乐感的乐器化音乐教学,增强演唱能力的合唱化音乐教学以及进行班级互动兴致较强的游戏音乐教学,扩展教学视野。
一、小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应该具有正确的态度,一些小学生在上音乐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认真的学习音乐,更多的是把音乐课当做放松消遣的一种途径,而不是真正的投入音乐当中,体会歌曲的内涵,这是学生存在的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学习音乐比较单一,大部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部分小学生缺乏相应的乐理知识,节奏感较差,这都是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问题。
小学音乐教师的单一化教学也是导致学生厌烦情绪加剧的一个原因,这样的课堂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性,学生的音乐灵感容易被忽略,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认真的构建课堂,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来提升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水平。
二、探究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建议
(一)提升学生乐感的乐器化音乐教学,感知节拍律动
乐器化的小学音乐课堂是必不可少的,音乐的构建不只是聆听和欣赏,更要增强自己的感知能力与练习,为了增强小学生对于节奏的把控,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多样的乐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在课堂做出示范教学。音乐课上的乐器教学可以让学生保持对律动的敏感性,有利于音准的训练,提升了学生的听觉能力,增强了耳朵的敏感度,依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合理的练习乐器,还可以将自己的手脚一并调动起来,以小组化的形式练习所教的课程曲目,感知节拍律动。
(二)增强演唱能力的合唱化音乐教学,合理运用气息
为了增强学生的合唱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构建合唱团,指导学生分成不同的声部,进行声音的练习,采取科学的练习,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开展音乐合唱的音乐课堂,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信,让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之中找到了共鸣,得到了音乐上的艺术提升,班级凝聚力也可因活动法共同开展而增强。学生的合唱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科能力,构建了更高效的音乐学习课堂。
例如,在讲解《歌声与微笑》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增强演唱能力的合唱化音乐教学。笔者组织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唱,学生可以分成不同声部,不同的声部有不同的人来进行演唱,学生在唱歌时要注意气息的运用,教师要进行总体指导,之后是分别指导,学生需要配合好合声的部分,“飞遍海角天涯”与“将是遍野春花”都要运用到不同声部的合声,要注意对主旋律的掌握,在“明天明天这歌声”的这一句演唱时要保持一种积极的热情的态度,准确的运用情感,感知这首歌表达的乐观之情,突出少年儿童的天真烂漫与可爱,演唱出对于快乐生活的希冀。增强演唱能力的合唱化音乐教学扩大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情感陶冶。
(三)班级互动兴致较强的游戏音乐教学,活跃班级氛围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过于难的音乐知识点学生是无法理解的,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游戏中既享受到快乐,又能感受到乐曲的变化、咬字的方式以及乐器的配置。班级互动兴致较强的游戏音乐教学活跃了班级氛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快乐。
例如,在讲解《咯咯哒》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班级互动兴致较强的游戏音乐教学。笔者的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后增强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为此,教师可以请小学生模仿小鸡、母鸡、公鸡的叫声、动作。笔者先指导学生聆听《公鸡母鸡》、《我的小鸡》《母鸡叫咯咯》等音乐,学生分为小组开始模仿的游戏,一组学生进行表演,另一组同学猜这是小鸡在干什么,教师要评选看谁猜的又快又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增进课堂氛围。班级互动兴致较强的游戏音乐教学使课堂的合作性更强,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音乐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众多的曲风和流派,它对于人们陶冶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积极的进行课堂的搭建,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感知歌曲的魅力与文化,用音乐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优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琼卉.新课标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5(23):120.
[2]李佩.浅析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开展中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08):213.